第231章 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 穿书:兵临城下,你让我撤军?
待破虏弩任务一了,军器监主力需立刻转向曲辕犁量產。
可適当吸纳民间匠户参与,具体章程,由顾爱卿牵头,与工部细化。”
“臣遵旨。”
顾之江躬身领命。
“至於新兵……”
秦昊目光变得锐利,“便依顾爱卿之策,先从北地可靠的州府募兵两万,用於重建『五兵营』,专司京城及京畿要地巡防戍卫。
此事由荀爱卿总揽,兵部及京兆尹协同,务求兵员精壮,来歷清晰。
原左右晓卫兵马,逐步从繁琐治安中解脱出来,回归京郊大营主力序列,专注操练,以备不时之需。”
他將几项要务清晰分配,隨即身体微微前倾,声音低沉了几分:
“此外,尚有数事,需二位心中有数,暗中筹谋。”
荀壹与顾之江神色一凛,知道这才是今日召对的核心。
“其一,財政。”
秦昊看向荀壹,“未来无论是对外用兵,还是对內推行新政、兴修水利,皆需海量钱粮支撑。
户部那边,你要多看顾一些,开源节流之策,要大胆去想,稳妥去办。
尤其盐、铁、茶、丝等大宗,课税、转运环节,仍有潜力可挖。
此事不急在一时,但要著手布局。”
“臣明白。”
荀壹郑重点头,他深知秦昊这是將未来財政改革的重担,提前压在了他的肩上。
“其二,舆论。”
秦昊转向顾之江,“新朝初立,天下未定,人心浮动。
西北逆贼、南方诸王,乃至前朝余孽,不会只在军事上与我们为敌,必然也会在人心上大做文章。
礼部掌管教化、科举、祭祀,要引导舆论,宣扬新朝德政,揭露逆党之恶。
要让天下士民百姓知晓,唯有追隨本王,方能得享太平,重现盛世。
此事关乎根基,不可懈怠。”
“臣,定不负殿下所託!”
顾之江肃然应道,他清楚这“引导舆论”四字背后的千钧重量。
“其三,便是这『货架』了。”
秦昊靠回椅背,语气恢復了平淡,却更显深邃: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然支撑这一切的,是钱粮,是吏治,是民心。
破虏弩、曲辕犁、新兵、財政、舆论……皆是我朝『货架』之上的货物。
货物是否充足,是否精良,摆放是否得当,决定了这间『店铺』能否在群狼环伺中生存下去,乃至繁荣壮大。”
他目光扫过两位心腹重臣:
“今日所议,便是如何为我们这间新开的『店铺』,备足好货,擦亮招牌。
具体细务,由你二人负责协调各部推进。
遇有难决之事,隨时密奏。
记住,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但求实效,不必过分拘泥常法。”
“臣等遵命!”
荀壹与顾之江齐声应道,心中已然明了秦昊的全盘考量。
这场简短却高效的召对,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大乾王朝在內政、军事、经济、舆论等多个层面的走向。
没有繁文縟节,没有朝堂爭论。
只有核心决策层基於现实困境与长远战略的精准判断与果断部署。
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
真正关乎国运的货架大事,往往就在这寥寥数人之间,便已定下了基调。
殿外,阳光正好。
而殿內的三人,已然为这新生王朝的巩固与扩张,勾勒出了清晰的行动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