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1章 谣言四起  大明:落榜后,我状告老朱十宗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差不多了。”张皓月对身边的赵康点点头。

赵康举起红旗,用力挥舞。

“轰隆”一声,官道两侧的土坡突然坍塌,埋在地下的铁蒺藜露了出来,尖刺朝上,像无数只等著猎物的毒蜘蛛。

走在前面的骑兵猝不及防,战马踩在铁蒺藜上,疼得人立而起,將骑兵甩下来,正好摔在尖刺上,惨叫连连。

“有埋伏!”援军的將领大喊,试图重整队伍。

可已经晚了。

王二麻子的骑兵从两侧的树林里衝出来,弯刀劈砍著混乱的步兵。

镇民们推著装满石头的独轮车,从土坡上衝下来,车轴压过铁蒺藜,发出刺耳的声响。

张皓月带著亲卫冲在最前面,锈柴刀劈开一个步兵的头盔,脑浆溅在他的脸上。

他想起王瑾死不瞑目的眼睛,想起朱標病床上的麦饼,想起柳泉镇被射死的老妇。

这些人,都是朱元璋的“野草”,可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有父母,有儿女,有想好好活下去的念想。

“杀!”张皓月的声音嘶哑,刀刀致命。

援军的將领见势不妙,想策马逃跑,却被一个瘸腿的货郎抱住了马腿。

货郎的手里握著把菜刀,狠狠砍在马腿上,战马吃痛倒下,將领被甩下来,正好落在张皓月面前。

张皓月的柴刀没有犹豫,砍下了他的头颅。

战斗持续了一个时辰。五千援军被全歼,尸体堵住了官道,血流进旁边的麦田,把新出的绿芽染成了红色。

王二麻子提著李增枝的断手,走到张皓月面前,脸上沾满了血:“元首,这下李文忠该心疼了吧?”

张皓月没说话,只是望著济南的方向。

那里,还有更多的“野草”在等著他保护。

他突然想起朱標的玉牌,想起那本《鱼鳞图册》。

或许,和平的希望,不在於推翻谁,而在於让所有人都明白,这天下,不是某个人的私產,是大家的家。

“赵康,”张皓月的声音在战场上迴荡,“把战死的镇民好好安葬,立块碑,写上他们的名字。”

“王二麻子,”张皓月转向骑兵统领,“准备一下,咱们去应天。”

王二麻子愣住了:“去应天??”

“对。”张皓月的眼里闪著光,“朱元璋不是想让天下人看看,没了他不行吗?咱们就去应天,让他看看,没了皇帝,百姓一样能活得好好的。”

春风吹过战场,带著血腥味和麦草的清香。

远处的济南城,炊烟裊裊,新播的春麦在风中摇曳,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张皓月知道,这场仗还没打完。

朱元璋的龙旗还在应天飘扬,徐达的军队还在北平待命,李文忠的残部还在济南城外窥伺。

但他不怕。

因为他身后,站著越来越多的人。

他们是农民,是铁匠,是货郎,是被官府逼得走投无路的人。

他们手里的武器或许简陋,却握著改变这个时代的力量。

夕阳西下,把张皓月的影子拉得很长,和柳泉镇的影子连在一起。

远处天际,乌云正在聚集,那是更大风暴来临的预兆。

五天后的傍晚。

济南城头,角楼里,张皓月正用一根木炭在墙上勾勒著蝗群的迁徙路线。

地图上,密密麻麻的黑点从河南地界蔓延过来,像一片会移动的乌云,直指山东腹地。

“朱元璋这手够阴的。”赵康將一碗粗茶重重蹾在案上,茶沫溅到地图边缘的“应天府”三个字上。

“钦天监早在半月前就放出风,说『妖星犯界,蝗灾必至』,现在果然来了,城里的流言都快把咱们淹没了。”

张皓月放下木炭,指尖在“济南”两个字上敲了敲。

三天前,第一批蝗虫降落在泰安府,啃食青苗的沙沙声据说能传到十里外,一时间人心惶惶。

锦衣卫的密探混在逃难的百姓里,逢人就说这是上天在惩罚“悖逆天道”的新大明。

连一些原本支持他们的老农,都偷偷在家门口摆上了香案,祈求“朱家真龙”保佑。

“老杨那边怎么样?”张皓月问道。

“还在赶製捕蝗网。”赵康的声音沉了下去。

“可铁匠铺的铁料快见底了,莱芜铁矿送来的熟铁,昨天在半路被劫了,王二麻子带人死追了三十里,只抢回半车,还折了七个弟兄。”

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