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9章 杀人诛心,徐牧的骚操作,让齐黄方遗臭万年!  我连襟是朱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还是徐牧说的对。

杀人诛心。

略微沉吟,朱棣道:“那齐泰、黄子澄呢?他们的罪证又该如何呈递?”

“齐黄二人的罪证更易核实。”

徐牧继续道,“当年『火龙烧仓』,他们挪用粮餉、纵火掩盖罪证,臣已抓到几个参与倒卖粮食的粮官,还有他们府上的管家一一这些人都可作为人证,在公审时指证二人。”

“此外,弒杀军官,齐泰黄子澄难道就没有提议?”

徐牧不疾不徐的开口道:“若是真的要给他们定罪,这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火龙烧仓,倒卖官粮,证据都好办,更重要的是,齐泰、黄子澄的家眷如今都已被控制在京中,他们的府邸也搜出了不少与粮商往来的帐目,这些都是铁证。”

有些事儿,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还真的是未必知道,家里人打著他们的名头倒卖官粮,以至於粮草亏空这件事情,他们是不知道的。

但是,火龙烧仓,他们一定是知道的。

事情爆发,一发不可收拾,不得不火龙烧仓。

顿了顿,徐牧又补充道:“將这些罪证当眾摆出,再让他们的家眷与下人指证,百姓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自然会明白陛下处置三人是为民除害,而非挟私报復。届时再下令行刑,不仅不会引来非议,反而会让百姓拍手称快,让各地官员不敢再有二心。”

“好!好!好!”

朱棣站起身:“好!就按妹夫的你的想法来办,传朕旨意,命刑部与锦衣卫即刻筹备公审事宜,三日后在午门举行公审,让南京城的百姓都来见证!另外,派人快马加鞭去联络赵武、周显等人的家属,告诉他们,朕要为他们的亲人昭雪冤屈,让他们务必赶来!”

“臣遵旨。”

徐牧躬身应下,心中暗自鬆了口气一一公审不仅能彻底清除齐黄方三人的势力,更能借这场正义之举为朱棣登基造势,让新朝的开端多几分民心所向的底气。

没办法,朱允的骚操作实在是太多了。

想要找一些黑点,真的不是太难。

朱棣看著徐牧,眼中满是欣慰:“有妹夫在,朕这登基前的最后一道难关,也能稳稳渡过了。待大典之后,朕定要好好赏你一一彭城伯的爵位太低,朕要封你为公,你是奉天靖难第一功臣,朕要让你执掌兵部,辅佐朕整顿军务,开创一个比洪武年间更盛的大明!”

徐牧再次躬身,语气谦逊:“陛下厚爱,臣愧不敢当。”

嘴里这么说,徐牧心里头却是盘算著,兵部是不是太小了?要不然进內阁?

问题在於,永乐朝內阁的权力太小,就是一个秘书处,刚刚草创的阶段。

权力,自己可是奉天靖难第一功臣,权力肯定要大。

算了到时候再说,场面话还是要说一下的。

徐牧继续道:“臣所求並非爵位俸禄,只求陛下登基后开创古往今来第一盛世,以报臣胸中之才华,让大明的江山长治久安,不负太祖皇帝的託付,也不负天下人的期望。”

朱棣闻言,心中更是感动,拍了拍徐牧的肩膀:“好!说得好!朕答应你,定当以百姓为重,让大明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朕与卿,定是要开创一个古往今来第一盛世!!”

顿了顿,朱棣问道:“公审之事,由谁主持最合適?总不能让刑部的官员去问一一他们资歷浅,镇不住场面,也未必能把罪证说透。”

徐牧抬眼:“陛下您啊,难道朱能吗?”

殿內的朱能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我,我吗?”

“朕?”

朱略感意外,眉头微挑,“朕亲自上台问罪?会不会显得过於急躁,失了帝王的体面?”

“陛下此言差矣。”

徐牧上前一步,缓缓解释,“陛下是太祖之子,是平定奸侯、为冤魂昭雪的君主。您亲自坐阵公审,一来能显对赵武、周显等冤死將领的重视,让他们的家属与旧部感受到陛下的诚意!”

“二来能镇住台下的百姓与官员,避免有人暗中煽动、扰乱秩序。至於体面一一为民除害、为臣昭雪,本就是帝王最该有的体面,陛下,这些將领有不少人都是跟著勛贵作战了,感情在这里!。”

朱棣沉吟片刻,觉得徐牧说得有理,可转念一想,又有些顾虑:“可朕若亲自问罪,难免会被人说以帝王之尊,与罪臣爭辩,落人口实。”

嘴里这么说,实际上,朱棣心里头多少有些犯忧。

不懂这些玩意儿。

这一套东西,他是完全不懂的。

“所以,问罪的环节,由臣来代劳便可。”

徐牧立刻接话,“陛下只需端坐於公审台上,掌控全局。臣作为问罪官,將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的罪证一一摆出,与他们当庭对质一一臣是臣子问罪,既不会失了陛下的体面,又能把罪证问得清清楚楚,让三人无从辩驳。”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臣与三人无直接旧怨,由臣问罪,更显公正。届时陛下只需在关键时候表態,比如认可罪证、准奏处置,便能既彰显威严,又避免捲入不必要的爭执。”

朱棣看著徐牧,越看越是欣赏。

这个妹夫怎么越看越是贴心,越看越是赏心悦目。

能帮自己南下,能帮自己制炮,还能帮自己解决名份问题。

朱允,你把这么一个人送到我跟前,简直就是嫌弃自己活得太久了。

徐牧不仅考虑到了“名正言顺”,还顾及到了帝王的姿態,想得比他周全。

他沉默片刻,终於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朕坐阵公审台,你当问罪官。三日后的午门,定要让这三个奸侯,当著天下人的面,认下自己的罪孽!”

“臣遵旨。”

徐牧躬身应下,隨后道:“陛下,还有一事需提前筹备一一公审前,需將三人的罪证整理成册,分发给文武百官与前来观刑的將领旧部,让他们提前知晓罪情;另外,午门外需安排足够的士兵维持秩序,防止有人趁机作乱,尤其是方孝孺的门生故吏,需重点盯防,避免他们当眾哭闹、干扰公审。”

“这些事,你儘管去安排。”朱棣摆摆手,语气信任,“锦衣卫与京营的兵权,你暂时可调动,务必確保公审顺利进行。”

徐牧应声退下,刚走到殿门口,又被朱棣叫住:“妹夫。”

他回头,见朱棣正望著他,眼神复杂却满是信任:“三日后的公审,就拜託你了。朕要让天下人知道,朕登基,不是篡逆,是为了还大明一个清明,还天下人一个公道。”

“臣定不辱使命。”徐牧深深躬身,转身走出奉天殿。

殿外的风带著几分寒意,吹得廊下的旌旗微微晃动。

朱棣现在是真的感觉轻鬆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处理掉他们,还是以国法处置,想想感觉还是有些小兴奋的。

南京午门外的广场上,旌旗猎猎,申胃如林。燕军士兵列成整齐的方阵,將公审台围得水泄不通,台下挤满了百姓与文武官员,连赵武、周显等將领的倖存家属都扶老携幼赶来,眼中满是期待与悲愤。

公审台正中设著一把明黄座椅,朱棣身著龙袍端坐其上,目光扫过台下,广场瞬间安静下来,连风吹旌旗的声音都格外清晰。

朱允到底还是没杀乾净。

活著的人还在。

朱棣抬手示意,声音透过铁皮喇叭传声,传遍整个广场:“朕今日设此公审台,非为泄私愤,实为替天行道、为冤魂昭雪!”

顿了顿,朱棣继续道:“洪武三十二年,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人,蛊惑君主、滥杀忠良、贪腐误国,致大明百姓流离、將士枉死!今日当著天下人的面,朕要让他们的罪孽昭然於世,让天下人知,朕诛奸妄,是为保大明江山、护黎民安康!”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