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永乐新政!简在帝心! 我连襟是朱棣
“寒了士子之心?”
朱棣猛地提高声音,龙椅都似震了震,“朕看寒的是百姓之心!茹瑞寒窗苦读,到头来贪百姓的银子、占百姓的地;李少聪身为胥吏,却能揭发贪腐、护百姓田產,到底是谁该入仕,是谁该被罢黜?你们只知替读书人说话,怎么不为百姓说一句公道话?“
他目光扫过沉默的群臣,语气愈发强硬:“朕意已决,胥吏为官的章程,三日內由徐卿牵头,联合都察院擬定;下月起,先从工部、户部试点,选拔五十名有实绩的胥吏,授九品官职,参与工程核查、赋税统计一谁敢再以祖制为由阻挠,休怪朕按结党乱政论处!”
此言一出,殿內顿时炸开了锅。礼部尚书当即跪倒在地:“陛下三思!强行更改祖制,恐引发朝野动盪,若天下士子联名上书,陛下该如何应对?“
紧接著,户部侍郎、刑部尚书等十余位文官纷纷跪倒,齐声恳请:“臣等恳请陛下收回成命,莫要因一时之怒,坏了大明根基!”
朱棣看著眼前这一幕,更是怒火万丈。
他忽然间就感觉朱元璋喜欢杀大臣,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王八蛋,开始组团来针对皇帝了是吧?
殿內的僵持如寒潭死水,朱棣的怒火与文官的固执碰撞得几乎要燃起硝烟。
徐牧的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诸位大人,臣倒有一个折中之法,或许能解今日之困。”
朱棣正心烦意乱,闻言看向徐牧,眼中带著几分期许:“镇国公,但说无妨。
张、解縉等文官也齐齐望去,也想知道徐牧能提出什么折中办法。
徐牧朗声道:“陛下欲推胥吏为官』,是盼能以实绩安百姓;诸位大人坚守“科举正途』,是怕乱了选官根基。既然双方各有考量,不如以实绩』为凭,设一场为期一年的“治理比试”!”
顿了顿,他继续道:“陛下可以开恩科,从朝中选两位官员,一位是科举出身、熟悉旧制的文官,另一位是胥吏出身、有基层实绩的能吏,各授一府知府之职,分掌两处情况相近的府县,比如应天周边的常州府与镇江府,皆为粮產区,民生、赋税问题相似,可以看看,一年之期,粮產如何,交税如何!。”
他顿了顿,详细解释道:“科举出身的大人,可按旧制治理,以科举选官、重道德文章,依原有章程处理赋税、刑案、农桑;胥吏出身的能吏,可按新政方向治理,选拔基层胥吏参与政务,以垦荒亩数、税银完纳率、流民安置数、刑案结案率等可量化实绩为核心目標。”
“一年之后,由都察院、户部、吏部联合核查两府的治理成果,对比百姓满意度、民生改善情况、政务效率一若旧制治理的府县更优,便说明科举正途仍需坚守,则陛下暂缓新政;若新政治理的府县更实,便请诸位认可胥吏为官的可行性,支持陛下逐步推广。”
这番话一出,殿內瞬间安静下来。文官们虽仍不认同胥吏,但“以实绩定胜负”的提议,既给了他们“证明旧制优越”的机会,也避免了直接与皇帝对抗。
自己好歹也是读书人出来的,孔孟之道读了这么多,难道还不知道该如何治理天下么~-
朱棣也觉得此计可行,若新政真能让百姓受益,一年后的实绩便是最有力的证据,届时再推新政,文官便无话可说。
最主要的是,朱棣对於手下的这帮胥吏的能力还是有一个基础的认知的。
这群人在靖难当中虽然不是那么起眼,但是,也是实打实的运输粮草,协调后方,从来没让自己的南下大军出现任何粮草短缺,武器弹药储备不够的情况。
这一批人能用,比起动輒跟自己唱反调的文官,显然是更加的收到朱棣的信任!
张紞沉吟片刻,率先开口:“徐大人此计,倒也公允。只是所选府县需情况相近,所选官员需品行端正,莫要因官员能力参差,误了比试结果。“
他虽妥协,却也想为科举文官爭取公平的比试环境。
双方都是各自后退了一步。
徐牧点头道:“既如此,那么就让吏部选拔一批官员,我不插手,同样的,我也选拔一批官员,吏部不得插,如何?”
张道:
“甚好!
,解縉也点头:“若真以实绩论高下,臣愿支持。但需言明,即便胥吏能吏治理得好,也只能说明个別胥吏可用,不可直接推广胥吏为官,仍需循序渐进。”
“解学士!”徐牧耸耸肩:“输了就是输了,什么叫个別胥吏可用?不可直接推广胥吏为官?”
解縉一时之间呆滯了,想要反驳,也不知道如何反驳。
政绩上输了,你还有什么资格在这里逼逼赖赖的?
“既然是比试高低,输贏摆在这里,贏了就死陛下是对的,难道不是吗?”徐牧面带微笑的开口道。
解縉不在说话,只能低头道:“—切听陛下圣裁!”
朱棣见文官鬆了口,脸色稍缓,看向徐牧:“镇国公,甚妙!便按你说的办三日內,吏部选出科举出身的文官,都察院选出胥吏出身的能吏,户部选定比试的府县;比试期间,任何人不得干预两府治理,若有徇私舞弊者,按欺君罔上论处!”
他目光扫过群臣,语气带著不容置疑的威严:“一年之后,若新政府县实绩更优,诸位大人便需认可“胥吏为官』的合理性,不得再以“祖制”为由阻挠;若旧制府县更优,朕便暂缓新政,再与诸位商议选官之法。此事就这么定了!“
张紞、解縉等文官虽仍有顾虑,却也无法再反对毕竟“以实绩定胜负”是他们无法辩驳的公允之法,若再拒绝,反倒显得他们心虚,怕旧制比不过新政。
於是眾人齐齐躬身:“臣等遵旨!”
僵局终於打破,奉天殿內的紧张气氛渐渐消散。
朱棣看著徐牧,其实两个人早就商量过了。
科举出来文官,体系强大,这不是朱棣说拔掉就能拔掉的,短时间內还是要优待这些读书人。
想要让胥吏为官形成体系,这是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事件慢慢来,用水磨的功夫一点点的构建好这个体系才行。
比试只是第一步,断了文官禁止胥吏进入仕途的理由。
然后,再来慢慢的修正。
刚才表现出来的强势,也都是装出来的。
鲁迅先生说的对,你得掀屋顶了,他们才会同意你开个窗。
散朝后,徐牧跟在朱棣身后,轻声道:“陛下,此次比试虽暂解僵局,但一年之內,需严防文官暗中给新政府县使绊子,比如剋扣粮种、拖延赋税拨款,这些都需陛下提前叮嘱户部、工部,確保两府能公平竞爭。”
朱棣点头:“放心,朕已想到。明日起,朕会让纪纲派锦衣卫暗中监察两府周边,若有官员徇私舞弊,定斩不饶!”
虽然说,双方都是公平竞爭,但是,到底是孰强孰弱,也总是需要手底下见真章才行o
朱棣问道:“你手底剧可是有人选了?”
徐牧微笑,不疾不徐的开口道:“林林总总有四百人计右,全部都安排在常州府倒也能安排的过来,陛剧还请放心,这些人的实干能力也是有的,坏们知道有做官的页会,那还不得拼了命的干活?”
朱棣笑著开口道:“朕也相信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