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想向公子请教一二。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139章 想向公子请教一二。
命令很快传达下去。
儘管许多具体条款闻所未闻,执行任务的属官与胥吏们脸上都带著显而易见的困惑,甚至私下里不免有些嘀咕,但无人敢质疑太子的决定。
那面代表皇帝亲临的旌节就矗立在行辕之外,太子近日行事愈发沉稳,眼神中偶尔掠过的冷厉光芒,更让他们不敢有丝毫怠慢。
“挖深坑?埋了还不够,还要撒那么多石灰?那白乎乎的东西有什么用?”
“谁知道呢————太子殿下想必有深意吧。”
“还有,发热、拉肚子的都要单独隔开?这大灾年的,谁没个头疼脑热?都隔开,哪来那么多地方和人手?”
“殿下严令,照做便是。没看见竇詹事亲自督办吗?出了岔子,谁都担待不起。”
一袋袋从隨行物资中调拨的石灰。
並紧急向周边州县採购的石灰被运来,在士兵和临时招募的、以工代賑的灾民操作下,白色的粉末开始出现在那些污秽不堪的角落。
尤其是几处发现了较多遗骸的区域,刺鼻的气味瀰漫开来。
灾民们远远看著,脸上是同样的茫然与麻木。
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把那些死去的同乡再次深埋,还要撒上这些呛人的白粉。
有些人甚至流露出恐惧,低声议论著这是否是什么驱邪的仪式,或是朝廷嫌他们污秽。
但当负责宣讲的胥吏反覆强调这是“太子殿下为防时疫、保大家安康”的举措,並確实因此提供了换取口粮的工作机会时,沉默的服从便成了主流。
在生存面前,理解与否,显得並不那么重要。
行辕內,李承乾刚听完竇静关於“清秽”与“隔离”事宜进展的稟报,虽初步推行阻力不小,但总算是在强制命令下开始了。
他揉了揉眉心,正欲询问以盐易粮今日的收穫,帐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而带著喜气的脚步声。
“殿下!殿下!”王琮几乎是小跑著进来,脸上带著连日来罕见的振奋之色,“来了!粮食到了!”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读小说上 101 看书网,??????????????????.??????超讚 】
李承乾猛地从案后站起:“到了?是债券兑付的粮食?”
“正是!”王琮语气激动。
“第一批!约莫三千石粟米,还有不少醃肉、乾菜!押运的是一位江南来的粮商。”
“说是听闻殿下发行賑灾债券,日夜兼程赶来的!人就在辕门外候见!”
一股巨大的欣慰和难以言喻的激动瞬间衝上李承乾心头,多日来的沉重压力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口。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著储君的威仪,但声音里仍不免带上一丝急切。
“快宣!不,孤亲自出去迎一迎!”
辕门外,一名身著湖蓝色绸缎长衫的年轻人正安静等候。
他大约二十出头年纪,面容英俊,眉眼间透著一股江南水乡蕴养出的清秀与灵动。
更难得的是那份在这种场合下依旧保持的从容气度。
他身后停著长长的车队,满载著麻袋,一些扈从打扮的人正在照料车马。
见到李承乾在一眾属官簇拥下走出,年轻人立刻整理了一下衣袍,上前几步,乾净利落地行了一个大礼,声音清朗。
“草民沈琮,苏州人士,参见太子殿下!恭祝殿下千岁!”
“沈琮?”李承乾上前虚扶一把,目光迅速扫过对方和那望不到尾的车队,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
“好!沈公子不必多礼!你雪中送炭,解孤与山东百姓燃眉之急,孤心甚慰!”
沈琮站起身,態度恭敬却不卑不亢。
“殿下言重了。家父常教导,商贾之道,亦需心怀天下。”
“山东蝗灾,百姓受苦,草民家中恰有存粮,听闻殿下仁德,发行债券以賑灾民。”
“故而不揣冒昧,筹集粮秣,日夜兼程而来,愿尽绵薄之力,兑换债券,略解殿下之忧。”
这番话说的得体又漂亮,既表达了善意,又点明了是看好债券信用而来。
並非单纯施捨,给足了双方体面。
李承乾听得心中更是舒畅,连日来面对地方官吏推諉、灾民惨状积压的鬱气都散了不少。
“沈公子深明大义,又有如此魄力,实乃俊杰!”
李承乾赞道,隨即侧身示意。
“此处不是说话之地,沈公子请帐內敘话。”
进入大帐,分宾主落座。
沈琮从怀中取出一份清单,双手呈上。
“殿下,此乃此次运抵粮秣物资明细,请殿下过目。共计上等粟米三千石,醃肉五百斤,各类耐储乾菜三百斤。”
“皆已运抵,殿下可隨时派人清点验收。”
王琮接过清单,快速瀏览,对著李承乾微微点头,確认数目无误且品质描述俱佳。
李承乾心中大定,温言道:“沈公子办事稳妥,孤信得过。”
“债券兑换事宜,孤会命王丞即刻与你接洽。”
“殿下信诺,草民自然放心。”
沈琮拱手,隨即又道,“不瞒殿下,草民此次前来,除了兑换债券,亦有一事相稟。”
“家父已去信江南各地商號,陈述殿下賑灾之策与债券之利。”
“若此番顺利,后续应有更多粮船北来。草民愿作表率,並尽力促成此事。”
这话无异於给李承乾吃了一颗更大的定心丸。
他眼中光芒更盛。
“若得江南粮商鼎力相助,山东灾情何愁不平!沈公子,你此番功劳,孤记下了!”
沈琮连忙谦谢:“不敢当殿下谬讚,分內之事罢了。”
两人又交谈了片刻,沈琮言语之间,对沿途灾情、地方吏治虽未深谈,但偶尔提及,皆能切中要害,显露出超越年龄的敏锐与见识。
李承乾越看越觉得此子不凡,心中喜爱,奈何此时政务繁杂,竇静、王琮等人已多次眼神示意,尚有无数紧急事务待他处理。
“沈公子一路劳顿,且先去安顿休息。兑换事宜,王丞会妥善办理。待孤处理完手头急务,再与公子细谈。”
李承乾虽有不舍,也只能如此说道。
沈琮识趣地起身。
“殿下政务繁忙,草民不敢叨扰。能得殿下召见,已是荣幸之至。草民告退”
。
他行礼后,在王琮的引领下退出了大帐。
李承乾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在帐帘后,心中感慨,若能多些这般精明干练又心怀善意的商贾,朝廷何至於如此捉襟见肘。
他收回目光,重新投入到堆积如山的文牘之中。
第一批粮食的运来如同一剂强心针,但並未能改变眼前千头万绪的困局。
那个年轻人,在他心中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印象,却也仅止於此了。
他太忙,忙到无暇去细细品味和进一步招揽。
然而,李逸尘却注意到了这个年轻的粮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