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此乃天佑大唐!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160章 此乃天佑大唐!
这种场景,比任何捷报、任何祥瑞都更直接地彰显著他的权威。
他缓缓睁开眼,目光再次落在那份关於“贞观裕国券”发行圆满成功的奏报上。
嘴角不受控制地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复杂难言的笑意。
那笑意里,有帝王的矜持,有夙愿得偿的快意,更有一丝……被巨大成功冲刷后,对过往认知的顛覆感。
“原来……財用之事,竟可如此解决。”
他喃喃自语。
曾几何时,为了筹措一场战事的粮餉,他与房玄龄、杜如晦等心腹重臣彻夜不眠。
殫精竭虑地计算著国库的每一个铜板,权衡著每一项开支,甚至不得不暂停某些地方的工程,削减宫廷用度。
那段时间,他深刻体会到了何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开拓与守成,雄心与財力,如同一对无形的枷锁,时时制约著他的步伐。
尤其是高句丽。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悬掛於侧殿墙壁那幅巨大的《大唐疆域图》,视线牢牢锁定在辽东那片区域。
那里,像一根刺,深深扎在他的心头。
前隋三征而不克,百万生灵涂炭,国库为之空虚,最终酿成倾覆之祸。
这段歷史,他熟稔於心,亦引以为戒。
登基以来,他內修政理,外抚诸夷,积蓄国力,但內心深处,扫平高句丽、永绝东北边患的念头,从来没有熄灭过。
只是,这需要海量的钱粮支撑,需要举国之力,他一直在等待,在忍耐。
而现在,“债券”这把钥匙,仿佛瞬间为他打开了通往宝库的大门。
“五十万贯只是开始……”李世民的眼神越来越亮,如同燃烧的火焰。
“若明年,再发一次……不,发行百万贯!甚至更多!”
这个念头一旦生出,便如同野草般疯狂滋长。
次日,常朝。
太极殿內,百官肃立。
但与往日那种按部就班的沉闷气氛不同,今日的空气里似乎漂浮著一种隱约的躁动与兴奋。
许多官员的目光,在扫过御座上的皇帝时,都带著一种前所未有的热切。
李世民端坐於龙椅之上,將下方眾臣的神色尽收眼底。
他並未立刻提及债券之事,而是依照惯例,处理了几件日常政务。
然而,当话题不经意间转向边备与各地工程时,气氛陡然变得热烈起来。
兵部尚书李勣率先出列,声若洪钟。
“陛下!去岁虽破薛延陀,然北疆诸部,如突厥残部、契丹、奚等,其心难测,仍需重兵镇抚,严加防范。”
“如今军中鎧甲、兵刃,多有老旧损毁,战马亦需补充。臣请拨付专款,更新武备,操练精兵,以备不虞!”
他话音刚落,工部尚书段纶便紧接著上前。
“陛下,臣亦有本奏。关中漕渠,多年未有大修,河道淤塞,输运不便,若遇丰年,关东粮米难以迅速西运,遇有战事,更是掣肘。”
“还有黄河几处险工,年年小补,终非长久之计,一旦决口,祸及数州。此皆关乎国计民生,刻不容缓,需立即筹措巨款,大兴工役!”
紧接著,民部、礼部、甚至宗正府的官员也纷纷开口,或陈述边防紧要,或强调水利攸关,或提出宫室修缮、祭祀典礼亦不可轻忽。
言谈之间,所需的钱粮数额一个比一个巨大,理由一个比一个冠冕堂皇,仿佛若不能满足,立刻便会动摇国本,危及社稷。
李世民静静地听著,脸上看不出喜怒,心中却是一片冷然。
他如何看不出,这突如其来的“要钱”热潮,根源正在於那五十万贯“裕国券”的成功。
这些臣子,看到了朝廷获取钱財的“新路子”,以往不敢想、不敢提的庞大计划,如今都迫不及待地摆上了台面。
他们眼中闪烁的,不仅仅是所谓的“为国请命”,更有对那即將可能再次涌出的巨额资金的渴望与算计。
“眾卿所言,朕已知晓。”
待殿內稍静,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威压。
“国家诸事,千头万绪,確需统筹。然钱粮之用,亦需分个轻重缓急。”
他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李勣和段纶身上。
“兵部所请更新武备,工部所请修缮漕渠、河工,皆为紧要。著两部详细核算所需,擬出具体条陈,报朕御览。”
“臣遵旨!”李、段二人躬身领命,脸上难掩喜色。
这时,中书侍郎岑文本出列,朗声道。
“陛下,前番『贞观裕国券』发行,天下响应,万民景从,足见陛下威德加於海內,亦见民间財力之丰沛。”
“如今国用浩繁,百业待兴,若仅靠常年税赋,难免捉襟见肘。”
“臣愚见,不若未雨绸繆,可著手筹划,於明年再行发行新一期『裕国券』,专款专用,以应军国大事之需。如此,则不误边备工役,亦不增百姓赋税,实为两全之策。”
这番话,瞬间在朝堂上引起了更大的波澜。
多数官员,尤其是那些从中看到部门利益或个人机会的,脸上都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纷纷附和。
“岑侍郎所言极是!”
“此乃开源良策,陛下圣明!”
“若能再发债券,则诸事可定矣!”
一时间,殿內充满了对再次发行债券的期待与鼓吹之声。
仿佛只要印出那些纸券,所有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一种过於乐观,甚至带著几分狂热的情绪,在百官之间瀰漫。
李世民看著这一幕,心中那份因债券成功而滋长的雄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这种一呼百应、仿佛无所不能的感觉,他已经很久没有如此清晰地体验过了。
他甚至隱隱觉得,自己过去那些年的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是否显得有些……过於保守了?
“看来,眾卿与朕,心意相通。”
李世民终於开口,声音中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昂扬。
“前番『裕国券』之效,確出朕之意料。天下归心,財力可用,此乃天佑大唐!”
他微微停顿,目光变得锐利而深远。
“著令中书、门下、民部,即日开始,筹划明年发行新一期『贞观裕国券』事宜!数额……务求充足,以应国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