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0章 此乃天佑大唐!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高呼,声震殿宇。

在这片欢呼声中,李世民仿佛看到了明年旌旗招展、大军东进的壮阔场景。

他甚至已经想到,届时,他要御驾亲征!

不仅要带上能征惯战的將领,更要带上太子李承乾!

让他亲眼目睹大唐的赫赫军威,亲身经歷开疆拓土的荣耀!

这,才是培养储君的最好方式!

朝会在一片看似蒸蒸日上、雄心万丈的气氛中结束。

百官退朝时,许多人脸上都带著兴奋的红光,三三两两议论著未来的宏图,言语间充满了对无限资金的憧憬。

东宫,显德殿。

他挥退了所有侍从,只留下坐在对面的李逸尘。

“先生,你都看到了。”

李承乾的声音带著一丝疲惫和焦虑。

“朝堂之上,如今已是这般光景。父皇决心已定,要再发巨债,以充征伐之资。各部衙门眼见有了这『便捷』財路,要钱的奏疏如同雪片,仿佛一夜之间,大唐处处都是非投巨资不可的『要务』。”

他握紧了拳头,指节微微发白。

“孤昨日粗略算了算,仅是今日殿上提及的几项,若尽数批准,所需钱粮便已远超此次五十万贯之数!”

“这还仅仅是开始!……先生,学生这心里,实在是不安!”

李承乾抬起头,目光紧紧盯著李逸尘,寻求著支撑和答案。

“学生知道,你之前说过要『等』。可如今这形势,还能等吗?”

“一旦朝廷债券滥发,信用崩塌,首先受到衝击的,便是我们东宫的债券!那些信任学生,將家財投入其中的商民,该如何是好?东宫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声望,难道就要隨之付诸东流?”

李逸尘静静地听著,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仿佛眼前的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待李承乾说完,他才缓缓开口。

“殿下所虑,臣明白。局势已然到了关键时刻。”

“若仅仅是这五十万贯债券,以其背后朝廷的权威,加上初期被权贵世家囤积,短期內或可维持表面平稳,即便有些许波动,以东宫目前掌握的资源和信用,尚可周旋,甚至利用雪盐的隱性担保进行托底,抵挡一阵。”

“然,殿下看清了问题的核心——信誉在於『预期』,而不在於三年后是否真的能兑现。”

李逸尘语气加重。

“如今朝廷上下,从陛下到诸臣,已然形成了一种危险的预期。认为凭藉朝廷权威,可以无限制地通过发债获取財富,而无需立刻付出实质性的代价。”

“这种预期一旦成为共识,並且开始付诸行动,那么信用的崩塌,就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何时、以何种方式爆发的问题。”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所以,我们不能再被动等待了?”

“是的,殿下。我们必须未雨绸繆,主动布局,以应对必將到来的风暴。”

李逸尘目光锐利起来。

“东宫现在要做的,有几件紧要之事。”

“第一,巩固根本,储备实物。东宫手握製盐之法,尤其是山东盐场已能量產雪精盐,此乃我们目前最硬的底气。”

“殿下,应立即下令,加大山东及其他可控盐场的生產,囤积大量精盐。”

“同时,用盐向民间、商队大规模换取粮食、布匹、等物资。”

“我们要在信用货幣可能贬值之前,儘可能地將『信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任何时候都能保值的物资!”

“以此构筑东宫应对危机的实物基础。”

李承乾眼中一亮。

“以盐易物?好!此法可行!盐乃每日必需,民间趋之若鶩,必能换回大量所需!”

“第二,利用舆情,諫言节制。”李逸尘继续道。

“殿下也注意到了,东宫近年来举措得当,尤其在山东賑灾和西州筹划中,贏得了不少中下层官员的认可和支持。”

“此刻,东宫不能明著反对陛下征伐大计,但对於朝廷各部盲目扩大的开支,尤其是那些並非紧急、或明显虚耗钱粮的项目,东宫系统下的官员,要敢於发声,依据《唐律》和財政规章,进行有理有据的諫言和反对。”

他顿了顿,强调道:“这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为了彰显东宫的理性、稳重和顾全大局,与朝廷上下的狂热形成对比。”

“同时,这也是在事实上延缓信用透支的速度,为我们爭取更多准备时间。”

李承乾重重点头。

“学生明白了!明日便召见几位可靠的御史和门下省官员,他们会知道该如何做。”

“第三,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李逸尘压低了声音。

“殿下必须想办法,全面辖制工部!”

“工部?”李承乾微微一怔。

“对,工部!”李逸尘肯定道。

“工部掌天下屯田、山泽、工匠、水利、交通诸事,看似不如吏部、民部显赫,实则关乎国计民生根本。尤其在当前形势下,掌控工部,意义重大。”

他详细解释道。

“其一,殿下可以工部名义,大力鼓励並资助各地匠人,改进、改良农具,兴修小型水利。”

“目標是提升粮食亩產!只要粮食產量能有所增加,便能增强整个社会应对危机的能力,稳定民心。”

“这是应对可能出现的物资短缺、物价飞涨的最根本手段。”

“其二,对做出卓越贡献的匠人,奖励要厚,要足以震动天下!不仅是钱財,更要赐予爵位、官职,打破士农工商的隔阂。”

“让天下人看到,只要有一技之长並能利国利民,便能得到东宫的赏识和重用!”

“此举,一则可激发匠人积极性,二则可为东宫吸纳实干人才,三则……可潜移默化地动摇世家门阀对仕途的垄断。”

李承乾听得心潮起伏。

“重赏匠人……提升农產……先生,此策大善!”

李逸尘內心默默思忖著。

自己不是很懂这些具体的工具构造,但是物理知识还是能给人解释清楚的,毕竟是个老师。

只要给出明確的方向。

哪怕只有一两样成功,对於农业生產力的提升也是巨大的。

这比直接去搞那些超越时代的金融手段,根基要扎实得多。

他抬起头,看著李承乾。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