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厚积薄发  重生千禧年:从校长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这个念头並非空穴来风。前世记忆里,未来十几年,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几乎是普遍规律。而父亲“服务周边”、“教育是投资”的理念,也与“学区房”的概念有內在契合之处,只是目的截然不同——他不是要炒高地价牟取暴利,而是希望藉助地產开发的利润,反哺学校建设,实现良性循环。

他找来张天胜,关起门来初步商討。

“胜哥,如果我们能自己买下一小块地,按照高標准先建一所样板式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同时,在学校周边合理范围內,开发建设配套的住宅小区,將学校的入学资格与小区房產適度掛鉤……你看可行性有多大?”

张天胜闻言,震惊地瞪大了眼睛:“楼生,这……这手笔太大了!买地、建校、再开发房地產……这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我们哪来那么多钱?”

“资金可以分期滚动。先用小地块试点。”赵楼生目光沉稳,“我们可以用现有学校的声誉和未来高中部的预期作为筹码,寻找志同道合的投资方。住宅开发利润,大部分投入新学校建设和降低学费,吸引更多生源和居民,形成正循环。关键是要做出標杆,证明这种模式既能改善民生,又能自我造血。”

他接著分析:“浦东大开发,未来城市扩张是必然。提前在潜力区域布局,拿到低成本地块,既是投资,也是为未来的教育布局打下基础。这比单纯等待审批、祈求拨款要主动得多。”

张天胜听得心潮澎湃,又觉胆战心惊。这想法太大胆,太超前。但他仔细琢磨,又觉得並非完全没有道理。尤其是赵楼生对浦东发展的判断,与他最近研究的政策导向隱隱吻合。

“这事……得从长计议。”张天胜谨慎道,“第一步,是成立一个正规的公司实体来运作这些项目,和学校本身区隔开,权责清晰,也更规范。第二步,我们需要一份极其详细、可行的商业计划书,才能去打动投资方。”

“没错。”赵楼生点头,“公司註册你立刻著手去办,就叫『曙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我来主导,你负责財务预测部分。记住,我们的核心目的,是教育,地產只是手段。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

就在两人初步敲定下一步战略时,林静敲响了办公室的门,脸上带著喜悦和一丝急切。

“赵老师,区教育局刚来电话!通知我们,高中部申办的专家论证覆审会,定在下周一上午!”

消息突如其来,却又在期待之中。

赵楼生与张天胜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与兴奋。

前期的厚积,终於迎来了又一次薄发的时刻。这一次,他们准备得更加充分,根基也更为牢固。

“好!”赵楼生站起身,眼神锐利而明亮,“通知下去,核心团队今晚加班,最后一次模擬答辩!我们要打一场有准备之仗!”

风浪或许仍在酝酿,但曙光之舟,已积蓄了更多破浪前行的力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