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步履不停  重生千禧年:从校长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赵楼生迅速冷静下来,“立刻准备两套方案。第一,你再去和厂方谈,明確告知我们曙光投资的背景和规划,强调我们长期经营、带动区域发展的诚意,以及交易的安全性。价格方面,可以在我们评估价的上限范围內,適当提高一点报价,但不能盲目跟风。第二,让李先生那边也帮忙从侧面做做工作,强调与我们合作的长远价值。第三,”他顿了顿,“我们也得做最坏打算,立刻启动备用地块的考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张天胜领命而去。赵楼生走到办公室墙上的沪市地图前,目光在浦东那片区域逡巡。商战就是如此,不可能一帆风顺。他早有心理准备。

与此同时,教学方面也遇到了挑战。高中课程难度陡增,部分从初中跟上来的学生学得颇为吃力,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有老师著急,私下建议是否可以进行“分班”,甚至搞个“重点班”。

刘老师把这个问题反映到了赵楼生这里。赵楼生听后,毫不犹豫地否决了。

“阳光分班,一视同仁,这是原则,不能动摇。”他態度坚决,“出现分层是正常的,解决办法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加强个性化辅导。钱老师,刘老师,我们要发挥教研组的力量,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分层作业、课后辅导套餐,利用晚自习和周末时间,给基础弱的学生开小灶补课,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提高的机会。工作量会增加,补贴方面,学校会想办法。”

他再次强调了曙光“有教无类”的核心理念:“我们的价值,不是培养几个尖子生,而是托底每一个愿意学习的孩子,让他们都能获得应有的进步。”

这一决定,虽然增加了老师们的工作负担,却贏得了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心,进一步巩固了学校的声誉。那种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氛围,成为了曙光最动人的品牌形象。

经过一番紧张的博弈和多轮谈判,最终,或许是曙光教育的诚心和长期规划打动了厂方,或许是李先生的人脉起到了作用,也或许是对手觉得这块地潜力有限不愿付出过高成本,曙光投资有惊无险地成功签下了那块地的转让协议。

签约仪式搞得很简单,但赵楼生握著那份沉甸甸的土地转让合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曙光走出单一办学,迈向集团化发展的真正第一步。

当晚,他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窗外月色如水,洒在安静的校园里。他从抽屉里拿出父亲那本磨损的笔记本,轻轻摩挲著。

“爸,你看到了吗?学校保住了,高中部也在路上了。我们还迈出了新的一步。”

他低声自语,仿佛在向父亲匯报,“我知道,这条路很难,有很多竞爭,也有很多诱惑。但你放心,你『教育不是生意』那句话,我永远记得。我做这些,不是为了赚多少钱,是为了让更多的『曙光』能立起来,能照亮更多孩子的前路。”

他翻开笔记本,再次读到父亲记录的那些琐碎而温暖的坚持,內心变得无比平静和坚定。

前路依然漫长,挑战只会更多。土地拿到了,如何规划、如何建设、资金如何进一步筹措、如何应对对手下一步的商业竞爭,都是巨大的问號。

但赵楼生已然无所畏惧。他整合了团队,拥有了初步的资本,更重要的是,他始终清晰自己为何出发。

他拿起笔,在全新的规划图上,画下了第一个符號。

步履不停,曙光在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