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再议推广之功 被逐出侯府,我寒门崛起成状元
皇帝听罢,沉吟片刻,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如此看来,这『点土成石』之术,倒非虚妄。姜卿的確颇有些实干之才。”
他没有立刻下达任何旨意,但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强烈的信號。
不久后,一道中旨直接下发至工部:“著工部员外郎姜淮,统筹水泥扩大试製及效能验证事宜,一应所需,各部酌情优先协办。俟成效卓著,再议推广之功。”
这道旨意,並未给予姜淮更高的官职,却赋予了他实际的、超越其品级的权力和皇帝的明確支持。
它像一把尚方宝剑,虽然无形,却足以斩断工部內部大部分残余的阻力和拖延。
姜淮接到这份旨意时,正在窑厂与工匠们討论改进风箱。他跪地接旨,他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
从试验阶段走向实际工程应用,还有无数艰难险阻。但此刻,他脚下的路,已然宽阔了许多。
水泥的命运,终於不再局限於一个废弃的小院,而是真正进入了帝国工程的视野之中。
……
皇帝的中旨如同一声春雷,惊破了工部內部残存的观望与滯涩。虽然仍有暗流涌动,但表面上,再无人敢公然刁难或拖延“水泥”事宜。
“酌情优先协办”五个字,让姜淮手中的员外郎腰牌,忽然间有了不同寻常的分量。
他首先拿著旨意,再次找到了屯田清吏司。这一次,那位曾经诉苦的炭料库小官態度毕恭毕敬,虽然优质焦炭依旧紧俏,但最终还是咬著牙。
分批拨付了足以维持中型窑炉持续燃烧的份额,质量也远胜之前的次等货。
京郊那处指定的废弃官窑口被迅速整飭出来。在周老主事的规划和几位老窑工的带领下,工匠们砌起了比之前试验窑大上数倍的新窑。
风箱改造、烟道设计、投料口优化……姜淮几乎泡在了窑厂,与工匠们同吃同住,盯著每一个关键环节。
失败依旧难免,一窑烧废的物料价值不菲,令人心疼,但有了皇帝的旨意和尚书的默许,这些损耗终於可以被容忍,並被视为必要的试错成本。
经过多次调整,窑温终於能稳定维持在所需的高温区间。
当第一窑真正意义上的“熟料”成功產出,经研磨后得到灰黑色、细腻均匀的水泥粉时,整个窑厂都沸腾了。產量远非昔日小打小闹可比。
姜淮立刻组织人手,將这批水泥运至永定河畔划定的试验堤段。
这一次,不再是修补裂缝,而是尝试用水泥砂浆砌筑一小段全新的护坡,並尝试浇筑一个简易的排水涵洞。
都水司派来了几名技术官吏,名义上是“协助”,实则是近距离观察记录。起初,他们对这种灰扑扑的“泥浆”能否替代传统的糯米石灰浆和三合土仍心存疑虑。
尤其是看到水泥砂浆初时稀软,甚至有些匠役不知如何掌控其凝固时间,弄得手忙脚乱时,都不禁暗暗摇头。
然而,数日之后,当水泥彻底硬化,呈现出那种令人惊嘆的强度时,所有的怀疑都化为了震惊。
新砌的护坡墙面平整坚固,水浪拍上去,只能溅起水,无法撼动其分毫。
那个用木板做模、水泥浇筑的涵洞,內部光滑,结构一体,毫无缝隙,强度远超传统的砖石砌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