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兜底 1977俗人重生指南
“看,怎么不看,不光我看,今天到场的作家哪个不是每天追读,都是你小说的忠实读者啊。”
一旁不远处的叶广今听著声,恰当的搭话道:“方堃,你的明朝那些事儿,虽然语言风格独特了些,却有史有据,自成一脉,等正式完结,我看全国各大高校都是可以去的,研究明史的文学院可不少,以你的水平开设专题讲座课足够了。”
“惶恐,您说的太夸张了,我只求能写好文章,不辜负喜欢的读者就行。”
搭话的叫叶广今,正儿八经的京城人,现在在秦省黄河厂卫生科做护士,女作家。
人家这么夸,显然也是追读自己小说的,可管真心实意还是阿识奉承,方堃都不能傻呵呵的接住。
“方堃啊,毕业后,有没有打算来作协工作?”
方堃抹了抹鼻子道:“这个我服从学校分配。”
系主任有意让自己毕业后留校任职,只要自已表態,別的单位哪怕是作协,应该也很难从学校把人挖走,去作协老实讲还能和陈建工做同事,以后没准儿能混个作协主席噹噹,再不济做全职作家,好处是时间自由人身自由,管做什么也方便些。
方堃对於这三个选择都无所谓,虽然没有直接拒绝,不过大家平常都是咬文嚼字儿的,听音儿也能听出意思。
矛盾没有强求,只要能笔耕不缀的坚持创作,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就完全够了。
出门和眾人打招呼告別,走过一条街,董浩远远看见发动了车子。
“老板,是回学校还是去哪儿?”
“去故宫博物馆。”
方堃跟傅修文约了时间,这次不光他一个,傅修文擅长瓷器类文物的鑑定。
古玩从材质品类上分,大体分四类,玉器,陶瓷,书画和紫砂壶。
从功能上的话,又分文房用具,佩戴饰品和收藏摆件。
陈卫东暑假结束虽然收手了,可当初韩錚给派的那两个小弟却一直没閒著,方堃给俩人留了下来。
现在是成天踏著三轮车大街小巷,城郊村落的晃悠。
到现在为止,方堃已经砸进去两千块钱之多,进手的瓶瓶罐罐多到已经数不清楚的程度。
见面,除了傅修文还有一个叫舒宏的老师傅,擅长玉器和书法字画鑑定。
文物鑑定,一般不会只看一类,傅修文其实什么都能看,可除了瓷器门类的之外,其他的只能说略懂,谈不上精通。
遇见造假高手,很容易就会看走眼。
“舒师傅您好。”
“你好,闻名不如见面,你的小说写的很不错,”
不等方堃搭话,舒宏继续道:“我说的不错,不光是內容,而是你的敘事手法,通俗易懂,文史类的书籍史料生涩难读,年轻人如果不是学这个的哪有心思看进去,你的这个小说不得了,老少皆宜。”
方堃笑了笑,类似的夸讚几乎碰见个人都会来几句,刚开始还不好意思,听多了,其实也就那样。
舒宏对方堃的印象很不错,阳光,谦虚,还富有才学,直到看见那密密麻麻的老物件。
香山半亭內,北屋,东西两厢,哪怕院外的棚子里麻袋下也盖著数不清的瓶瓶罐罐。
“这,这这这...”
舒宏再看方堃,头顶上自然刻了一个文物贩子的標籤,隨之又看向同流合污的老傅傅修文。
后者知道他在想什么,吹鬍子瞪眼道:“看我做什么,这些都是人家方堃正儿八经收上来的。”
“少忽悠我,这量哪是靠收能收上来的,你们,你们是不是和刨坑的还有联繫?”
“舒师傅,这些真是我从下面收上来的,不光是城里,还有城郊各个村子..:”
方堃不厌其烦的解释,又表態肯定不会倒卖到国外去,只是单纯的喜欢收藏,好半天才打消了这老头儿的质问。
舒宏看著院子里归置好的其他物件,又上手看了几个瓷器,还有使用痕跡,確定不是土里刨出来的。
中午管饭,傍晚也管饭,方堃想请客去下馆子,俩人却像是著了魔一样拿著本子一件件记录在案,他只好把饭用饭盒带回来。
中间还看见韩錚那两个小弟蹬著自行车进来卸货,两个小麻袋从车上拽下来,又合到一个大袋子里,铜钱清脆的碰撞声,吸引了舒宏的注意。
老头儿左手托著碗,右手拿筷子上前:“这些都是收上来的?”
“是,董村那边收的。”
“多少钱收的?”
“五毛一斤。”
工39
傅修文等他退过来,开口道:“你啊,別一惊一乍的,我刚开始帮忙不比你强多少,咱们拿了钱好好帮人家清点鑑定就行。”
“哎,只求这小子信守承诺,別把老祖宗的东西卖到国外就行。”
“其实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流落民间,如果物主能识货保存好也行,可很多人根本不认识这些,大部分都是当做生活物品使用,时间一长不是损坏就是破坏,这小子能收上来做收藏,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傅修文顿了顿,继续道:“更何况,文物是永恆的,每一代过手的主人却是短暂的,能有人妥善保管,总好过烧了砸了。”
这么一说,舒宏瞬间宽心了不少。
这次的量太过庞大,关键是有的物件还有破损和裂痕,修保护的活儿也得揽下。
除了故宫博物馆那边正常上班,一有空俩老头就往这儿奔。
现在就是方堃赶人,他们也不走了,大多数物件都是清中晚期的,可胜在量大,而且还有极其珍贵的一级物件混杂在其中。
方堃允诺的这次出手费是两百块钱,能亲自上手掌眼,还有钱拿,俩人干的不是一般的有劲头。
学校正式放假,寧姚南下並家之前,方堃还收到了寧峰邮寄过来的信件。
这傢伙真的从肉联个辞了职,而且第一批两百件喇叭裤卖完后,又掏空老底儿进货卖货,短短两个多月赚了个盆满钵满。
“我哥这怎么並事,卖就算了,怎么还想著办个,不行,我的早点並去!”寧姚说著就要去收拾行李。
方堃看著信,道:“並去干嘛,劝你哥別办个?我看是好事。”
“风险太大!办个成本多高,他哪有这个钱,我爸肯定不乌意,而且你看这信言外之意就是朝你借钱,咱俩还没结婚呢。”
“那不迟早的事儿嘛,”方堃又扫了眼信的內容,笑道:“你不是说你三哥对你最好么,现在疼老公胜过疼三哥了?”
寧姚白了他一眼,还是在收拾衣服,她不舒服的是借钱,万一个子效益不好,兜底的不就成方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