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风浪越大,鱼越贵 1977俗人重生指南
第185章 风浪越大,鱼越贵
一沓沓的现钞,拢共一千万,也不可能一批次的全部搬过去。
一批两百万,一共分五个批次,光清点就费了好大的功夫。
董浩开车,方垫亲自陪著郑卫东送他去机场。
“这趟也够折腾的,好死不死选了个年底,今年过年是回不来了。”
方堃掐掉菸头,拍了拍他的肩膀:“有情况第一时间联繫,就往家里打,我媳妇儿休產假,不怕没人接。”
现在的电话线,並不是说只要扯了线,全国想打哪儿就打哪儿。
方跟街道办打招呼,许是自己的影响力现在摆在这儿,或者郑卫东发力了,又或者这几年连续捐赠物资起到了作用。
给家里的座机申请开通跨省长途权限,一般情况下私人是很难开通的,可他只等了两天,第三天上面就给批下来了。
郑卫东甩掉菸头,依旧戴著骚包蛤蟆镜上了飞机。
方堃回到学校,他现在的职业是一名教师,一名大学老师,给学生上课才是正经工作0
第一学期期末考在即,系里老师组团出卷子,这种活儿一般不会让老教授费精力搞这些,都是年轻老师弄。
方堃出了古代文学的试题,百分之七十都是课堂上讲过的知识点,只要听了记了,妥妥能拿分。
剩下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十留作诗词默写,也算是送分题,余下的百分之二十才是开放题,纯看个人知识储备量,这也是能划分成绩段的一个分水岭。
试卷出好,再送去学校下属印刷厂,没有专门的人来干,而是方堃作为老师,自己上手印刷试题。
手工刻蜡纸,加油印机推印。
方堃自己刻写,调墨,印刷,这里面的技术门槛极高,高失误率,效率低下,需要掌握好力度和油墨配比。
人工刻写需要数小时,开始印刷后每小时仅能印一百张。
方堃为此还排了个大长队,为了发挥年轻人谦让的优秀品质,给资歷老的同事让个方便,能让的都让,他直接排在了学校下班后才去鼓捣。
这玩意儿第一次弄肯定弄不好,不过第二批的还好些,这也就导致汉语言文学四个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骂骂咧咧考完的。
心里一遍遍吐槽印刷卷子的什么垃圾水平,考完试才发现手掌手肘全被未乾的油墨给蹭黑了。
而作为始作俑者的方堃,他则是在物理系跨系监考,鼻子一痒,莫名打了个喷嚏。
郑卫东南下,先和沈修杰碰头,拿到钱全部兑换成港元,又从长江实业的股票上把原先的四百万全部提了出来。
手里捏著將近两千万现金,俩人並没有立马下场,而是先做了一套详细的计划方案。
“沈修杰请了两个经济专家,他们给了三个地点,一是启德跑道区,这里是香江的新发展区,有港府政策支持,配套的商场、学校、码头也很完善,有天璽海和维港1號两个楼盘。”
方堃这边,和寧姚在电话旁静静的听著,郑卫东继续道:“第二个地方在港岛南岸,这边也是传统豪宅区,靠著维多利亚港肯定不难卖,专家给出的建议是用五百万港元买下三到四套小户型,长期持有,稳定收租,一套房子租出去的话,一个月少说有一万五港元的租金。”
“第三个地方在九龙半岛,这里更偏向中產白领蓝领居住的地方,联排公寓,联排小別墅都很便宜...”
滋~
听著电话里的电流声,说话声静了下来,方才开口道:“哪儿请的专家,专家的话不能信,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骗局就是专家。”
真要有这个本事,早就都成亿万富翁了,哪里还需要靠嘴皮子挣这点服务费。
“那你说咱们该怎么办?”
“我的意思是,不要捨本逐末,咱们的现金流不多,这儿五百万,那儿五百万,前后差不多十几套,不超过二十套钱就没了,这么干的確赚钱,可这是长期收益,不適合咱们做的短期套现。”
方堃顿了顿,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香江金管局现在的政策应该已经放宽了,首付可低至三成左右,利率在百分之三以內,也就是说一套五百万的別墅,刚开始的首付只需要一百五十万。”
“把一千七百万港元全部拆分成数笔不等额的首付,用买一套抵押一套的槓桿方式把雪球滚起来,最少要撬动总价值八千万到一个亿港元的资產!”
方堃在电话里的话掷地有声,却给另一边听著的二人给弄懵逼了。
一千七百万,首付,买一套抵押一套,槓桿,用抵押的方式直接干到一个亿。
所有关键点联繫起来,让他们听著震惊,这是正常人能想出来的方法?
尤其是沈修杰,他这后半年猛补金融知识,虽然还是处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可槓桿是什么,他可太清楚了。
“老板,咱们这么做...是不是风险太高了!”
“我之前怎么跟你说的,风浪越大,鱼越贵,这次风浪大,我们却是安全的,专家的话不能听,不过可以聘请专业的金融高手,一起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方案出来,你们回去好好琢磨一下,我等你们的好消息。”
只要是用上槓桿,风险二字几乎是形影相隨的。
这就跟炒股票一样,聪明的小户,跟在大佬后面稳进稳退就行了,哪怕真的遇到股灾,只要不碰槓桿,亏是亏了,可起码不用去天台排队。
但凡贪心的碰了槓桿,证券交易所大屏上的数字隨便跳几下,可能上一秒还是光鲜亮丽的百万富翁,下一秒就成了负债纍纍的穷光蛋。
后年联合声明一发布,楼市会快速回暖,而整个过程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况且这里面可能发生突发情况的机率极小极小。
方堃知道不光自己在做,聪明如长江实业的掌舵人老李,恒基地產的另一个老李,同一时间也在抄底。
不同的是,人家资金足够,抄的是地皮,看的是五年,乃至十年往后的长期收益。
方堃等不了那么长时间,或者说可以等,可他不想等。
何须十年,三年后,他就可以实现小家族可能数代努力才能实现的资本积累。
掛断电话,方长长吐了口气,他也不敢相信前世一个普普通通熬到退休的老教师,现在竟然这么疯狂。
寧姚在一旁嘴干道:“你这是何必呢,在我看来,赚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只要咱们一家人够就行,这又是一千万又是上亿的,万事胜在安稳!”
方堃捏了捏她的手,可以看出眉间的担忧。
“放心吧,你老公可不会被金钱迷失双眼,只不过这的確是个好机会,错过可就没了,等资金回笼,我们不光可以在香江投资,还可以通过香江这个窗口投资世界,同时也能把钱拿回来发展家乡,咱们之前聊过的,维多利亚港的繁荣大陆十年三十年內也能实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