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8章 变化与意外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一合计,暗中派人渡河去联络季汉君臣,请求放毌丘俭一条生路。

当然不是简单地放。

而是准许毌丘俭向北撤退到大河下游,位于济北国(郡)境内的四渎津附近。

那里位于兖州和青州的交界地,远离东郡,不至于惊扰到双方天子的车驾。

同时毌丘俭一走,关平的人马就可以从大野泽复杂的地形里解脱出来,全力掩护东郡的汉帝刘禅。

而司马懿接回毌丘俭之后,对上可以完成曹叡的任务,对下能增强个人威望。

这对于之后他在曹魏这边主导和谈走向,是有好处的。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司马懿事后能信守承诺。

而麋威当然信不过他的承诺。

也不指望任何一条无辜的河流来背这个锅。

他只相信客观的地理环境和军事需求。

在反复跟关平确认过这个操作的可行性后,他提出了两条修改意见。

一是毌丘俭的人马必须分批次撤退,而且需要在汉军的监视下进行。

二是渡河点改为更下游的高唐县。

那里同样有一处小型的黄河渡口,叫张公渡。

而最重要的是,兖州东北部因为囊括了部分泰山山脉,地势不再平坦。

途中还有古时残留的齐长城,便于汉军就地快速修筑墙垒御敌。

高唐正好在这条古长城的北边。

这样一来,就算司马懿和毌丘俭中途翻脸,汉军仍有足够应对的余裕。

司马懿很爽快就答应了这两个条件。

他还巴不得远离曹叡呢。

就这样,时节彻底入冬之后,双方将帅通过台面下的操作,达成了初步的合作。

毌丘俭的人马撤回河北。

第一阶段的撤退比较顺利。

关平兵不血刃就占领了整个大野泽,并顺手把旁边的东平郡也给占了下来。

然而当魏军退到济北国的时候,事情却出了点波折。

毌丘俭的人马不知是否士气沮丧,加上军粮短缺。

居然接连发生好几起小规模的啸营事故。

而关平自然没道理去帮敌将平乱。

于是一边看戏,一边谨慎守好道路,确保乱兵不会流入自家地盘

至于这些人将来乱窜入北部的泰山,还是更远的青州地界,那就暂时管不着了。

总之,最终仍有五六千魏军抵达了预定的渡河地点,高唐县。

司马懿早就等得不耐烦,遣人催促毌丘俭速速北渡。

然而毌丘俭不知怎地,突然闹起了别扭。

既不见司马懿的使者,也不立即组织残兵渡河。

逼急了,就说他已经退至冀州地界,有守土之责,没必要再过河。

是的,高唐县虽然坐落在大河主干道的南岸。

但在行政上却是归属冀州平原国(郡)的。

正是刘备早年担任国相的那个平原国。

也是曹叡九年前,因母获罪,被削封为平原侯的封地所在。

毌丘俭就是在那时候加入曹叡的门下,一步步成为心腹。

从这个角度来说。

毌丘俭这个别扭可谓闹得有理有据,有情有义。

除非曹叡亲至,否则谁都不好非议。

司马懿无奈,只能连夜过河去说服毌丘俭。

哪知一入中军大帐,毌丘俭本尊早就没了影。

只剩下一封端端正正地摆放在几案上的信。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