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5、手擀麵  我家有座神农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段誉飞特別不好意思地来找姜每,“老板,我跟你匯报下观景步道的进展。”

姜每放下帐本,揉了揉眉头,建一个农场千头万绪,处处都要钱啊。

“小段,你说。”

段誉飞:“您看下设计图,我打算这样…这样…再这样…”

姜每认真听得,很满意,“不错,那就动工吧。”

段誉飞眼巴巴:“老板,就是材料当面有点问题。我要用最正宗的泰山石,我和很多石料公司接洽过,他们的石料都达不到要求。”

姜每:“都达不到要求?”

段誉飞:“嗯,正宗的泰山石有正气、硬度高、造型美,只有在泰山最顶峰才能开採到,现在的石料公司根本开採不了。”

姜每也为难了:“那能不能换一种材料?”

段誉飞艺术家的坚持:“不能!”

买不到,不能换…这可就为难了……

这时,姜每的手机响了,

打开一看,山海商城发来的私信,点开私信,

“泰山石景观公司,本公司承接景观石定製业务,成功承建过凌霄殿、瑶池、南海普陀山等大型工程建设,品质优秀,信誉保障……”

姜每眼睛一亮,“小段,准备开工吧,泰山石我来搞定!”

……

黄主任宣布神农山民间厨艺大赛开始,

第一关是——擀麵条。

姜每宣布第一关的题目后,观眾们发出了一片譁然声。

这手擀麵就是咱豫省人民家家户户都会做、爱吃的家常饭呀!有句俗话,不吃麵条不是豫省人嘛~

太常见的家常饭反而很难登上眾人关注的舞台,从来没有哪个厨艺大赛比赛擀麵条的。

不过,最普通的麵条却是经歷了数千年时间的考验,流传至今,成为中华传统主食之一。而咱豫省的手擀麵也在平凡中蕴含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在咱豫省,亲切的大娘、婶子、嫂子们可都有自家的擀麵条秘方,我家的劲道,你家的顺滑,她家的有嚼劲…

以前咱农村吃饭,可不是坐在屋子里、餐桌旁慢条斯理,细嚼慢咽,农忙时从地里干活回来,男人们生火打水,女人们手脚麻利的和面擀麵,水烧开了麵条正好擀好下锅,滚三滚,捞出来,清凌凌的井水里过下凉,加上刚切的细细的黄瓜丝,加一勺酸辣爽口的蒜汁子,媳妇炒上一盘黄澄澄的炒鸡蛋,拨一大半给丈夫碗里,心疼丈夫干活累呢,

丈夫粗声大气不耐烦,“弄啥咧,几块鸡蛋弄啥咧~”

语气虽然不耐烦,可手底下动作却不含糊,几筷子就把自己碗里的鸡蛋夹到媳妇儿碗里,媳妇儿就没好气骂他一句:“牛脾气,不吃拉倒!”可眼睛里都是甜蜜蜜的笑意。

大丈夫,小媳妇就端著大海碗出院门了,往院墙边的石头、树桩子上一蹲,邻居家也端著碗出来了,相互打著招呼,

“今儿中午吃啥?”

“捞麵条,呦,吃蒜麵条呢?”

稀里呼嚕~呼嚕哗啦~好傢伙,吃麵条这动静都赶上开火车啦~

咱家的面碗可大,都叫海碗啦~光看见一排脑袋埋在碗里了,海了去了~

碗豪放,吃得也豪放,三下五除二豁进肚,拿手一抹嘴,把筷子平放到海碗上,海碗往脚边一搁,邻里邻居就蹲在院墙下抽颗儿烟,吹会儿牛。

后来,听说外国人还专门研究咱咋蹲的,研究半天学不会,非要说自个儿的后腿肚子比咱中华人少长根筋,这不是少根筋儿嘛~

姜每站在舞台中央,宣布第一项手擀麵条比赛开始。

各位参赛者立刻热火朝天的忙开了。

趁著这功夫蔡佳佳直播中科普著:

“关於麵条最早的记载源於东汉《四民月令》一书里,“距立秋,母食煮饼及水溲饼”,那时侯的麵食品统称为饼,因为麵条要在汤中才能煮熟,所以在魏晋时期麵条叫做『汤饼』。

关於麵条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三国时候,有个著名的美男子,叫做何晏,脸可白啦,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白脸,那女粉丝多了去了,走到哪都有女粉丝朝他扔鲜花啊、桃子李子啊~高喊著『晏晏,我爱你』的,这欢呼里咋还有个男人声音吶~

就连皇帝后宫的妃子们都聚在一起討论晏晏的美貌,皇帝就不开心了,傲娇的说,何晏那么白肯定是抹粉了。

於是皇帝就把何晏召进宫了,正好是三伏天吶,赏赐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饼给何晏吃。

皇帝御赐不敢不受,那就吃吧!

何晏吃得是大汗淋漓,就用红色的衣袖擦汗。结果,越擦脸上越白里透红。皇帝看呆了,说了句,晏晏啊,你怎么不是个姑娘呀~”

人群中爆发了一阵欢乐的笑声,

“中原大地”栏目正按部就班地拍摄参赛者和面的画面呢,忽然就被另一边的欢声笑语给惊著了。

摄像大哥悲切切:“…我就知道会这样…”

泉嵐目光沉了沉,“摄像注意,我要採访参赛者了,注意特写。”

……

游客指著满天桃花杏花梨花背景下的姜每说:“瞧,这不就是美美噠美男子嘛~”

弹幕中“我爱美美”的吶喊已经刷屏,

蔡佳佳,“大家太热情了,那我就代表大家应援一下哦,我可是替你们喊得哦~”

蔡佳佳红著脸,大声喊:“美美,我爱你~”

“美美,我们爱你~”

这一大片呼声!

嗯,都是刚听了故事的,其中一位大哥的声音特別响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