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放榜日
三月初。
春来簪。
东京开封府的街头,又全是枝招展的男儿,招摇而过。
但如果仔细观察,有些士子是与众不同的。
他们僵硬地骑在马上,脸上各种神色交杂,难以用言语形容。
而他们的方向,都是往国子监汇聚。
越靠近那里,人就越多。
今天,是放榜日。
国子监外,早已是人山人海,上元灯会,都没有这么热闹的。
当然,高中谁都高兴,周围人本来也是恭维的,可看到那个最上面的名字,就实在令他不爽。
前面说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反应得最真实的,就是这榜下捉婿。
这一刻,再是宰相之子,也不如第一来得荣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于富商来说,有了进士女婿,不仅以后在朝中有了人,一族里的税赋劳役都能打个折扣。
一个胡子白,满脸皱纹,长得很像二十五岁程序员的老举人,大叫三声,栽倒在地。
黄尚笑了笑,心中也不禁喜悦。
第一是怕嫁过去吃亏,第二是面子问题。
黄尚来到榜单下,韩忠彦不得不遵守礼节,退到一边。
然而这就是进士!
需要嫁妆。
那是省元的名讳!
不过正因为此,如果能连中三元的话,声名又大不一样了,代表着彻彻底底地力压同科。
那五大张黄色的榜单贴在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籍贯,占据了大部分的纸面。
商人大喜,立刻问道:“官人是否婚配?”
这些人不算早,历年放榜时,有三更天开始,就跑过来坐守的士子。
因此当黄尚上前时,虎视眈眈的商贾们自发避开。
韩忠彦则有相州韩氏的世家资源,就算读书天赋再是平平,多年来的名师教导,耳濡目染,也足够他考中进士。
当然,这些士子其实还不能叫进士,因为还没有过殿试。
这一下出手如闪电,慕容复都看呆了,那老举人“咯”的一声,不知是被掐的,还是被熏的,苏醒了过来。
商人脸上堆起笑容,恭敬地把腰弯下,拱手道:“官人,可是高中了?”
畸形的风俗,不知害了多少孩子。
而原本站得最近的,也是熟人,正是韩忠彦一行。
所以渐渐的,人们就越来越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生多了,给不起嫁妆。
别说随行开路的慕容复看呆了,黄尚都有些怔然,游师雄则觉得理所应当。
那些不想十几年后为女儿嫁妆倾家荡产的人家,生下女婴后,就丢进水里,溺死在盆中。
“好!好!我有一女,年方二八,端庄贤淑,可为良配,官人快请!”
北宋的婚嫁习惯,跟后世不同,基本都是女方贴钱。
黄尚其实早就看到了。
那是自己的名字!
百闻不如一见!
商贾倒也罢了,看榜的士子们见了,低声议论着,脸上露出又羡又妒的神色,脚下却不自觉向两边让去。
到了殿试选状元,反倒是看谁更入官家的眼了。
另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来捉女婿的。
数千贯的嫁妆!
昔日以苏轼之才,都因为欧阳修认错弟子,判了第二,与省元失之交臂。
“黄晟仲!”
在士林的观念中,省元就是今科学子中,学识第一。
男方的聘礼,远远不如女方的嫁妆丰厚,偏偏有家产的人家,都不敢亏待女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