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按照之前顾辙只带着陆幽幽和邵佳单打独斗时的风格,他们邮件中留的电话号码联系方式,都得不一样,这样才能防止单个人被打爆。
随着时间进入七月中旬,项目的规模越滚越大,团队磨合也越来越顺手。
路过抱朴院,还遇到一个看见有游客路过、才临时披上道袍、吆喝求签解签的家伙,被顾辙片叶不沾身地闪过。
顾辙倒是没觉得什么,他提到这些数据的时候,完全是就事论事向前看的,为了大家的进步。
顾辙在内部小会上,一边分发一些饮料零食,一边帮她们分析业绩数据,便于她们认清差距、找到要补的短板、提升服务质量。
这个过程中,明州营业二部的其他人也不可能完全没有觉察。
叶小敏则是典型的数学比较强、口才不太好,前阵子填志愿报的也是财经类专业。她接电话时完全不会打感情牌,但金融宣传本来也不全靠口才,她那高冷的音调、听起来就比较专业冷静的语感、擅长数据分析的说辞,最后效果竟也不差。
毕竟主动找上门来的客户,耐心也是有限的,要是被占线晾着,说不定就损失了。
妹子们都涉世未深,刚刚才工作那么点时间,自然也没有心思,还处在如饥似渴学习一切社会经验的阶段。开会讨论的积极性都很高,颇有社畜潜质。
可见七成潜在用户,依然会在这个阶段冷静下来、或者琢磨到别的不对劲、疑神疑鬼从而放弃。
才密集打了一星期,成功率已经从15%成长到25%了,有进步就好,我们还能再干一个多月呢。这生意本来就不长久,越成功越容易引起人注意,被忌惮。
反正他的流量成本很低,稍微大水漫灌浪费一点也无所谓。
而林静静她们,则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她们浪费了顾辙用计策拉回来的那么多潜在客户,她们两人加起来,一整周接了四五百个电话,如果这些电话让邵佳那种熟练度的接线员来聊,说不定就能多签五十个开户!
就算每个开户不是都值200块提成,还有一些要打折,那她们也至少少赚了七八千块。
谁让小姑娘没社会阅历呢,她们觉得,“潜在客户”里就是该有三成会被转化为真实业绩的,自己做得差了,就是在浪费顾哥组织的客源流量。
好在顾辙也算敞亮,他本来就没打算干多久,所以逐步跟分管副经理孙镇岳摊牌,各种暗示稳住对方。加上顾辙前世就熟知孙镇岳的秉性,知道与对方打交道的注意事项,所以再拖住个把月还是没问题的。
于是,开会的时候,开着开着,林静静和叶小敏都有些脸红惭愧,反过来还要顾辙安慰:
“你们别往心里去,钱是赚不完的,新手话术没练好,成功率低是很正常的。你们不也是进步很明显嘛。
好在他们也已经聚拢起了一个小团队,就是那群同样考进了东海大学的同班同学,他们本来就已经隐隐然以顾辙和陆幽幽为核心了,比较服气他俩。
只有顾辙自己心里清楚,“可预期利益”和“实际盈利”之间,相去何止以道里计。
正式有了办公场所后,就可以用总分机的号码,邮件里只统一留一个总机号,潜在客户打进来之后,直接根据哪台有闲暇就接入哪一条,避免耽误。
这种成功率,也在顾辙接受范围内。
……
而林静静的平均转化率才19%,叶小敏是21%。这还是一整周平均下来之后的结果,如果看上周一、周二也就是刚完成岗前培训、正式开始接客时的成绩,两人更是15%都不到。
现实世界的生意,哪怕签了单还有变更、拖货款、各种各样的风险,哪那么容易变现,每个环节都是有损耗的。
从六月底的每天签约两三个客户、涨到七月初的每天七八个、再到中旬的每天几十个。
另一边,那些新加入的妹子们,在邵佳的传帮带之下,不过三五天时间,就完全顺利上手了。
顾辙这么说,那些同学当然是对他更加死心塌地。毕竟大家心里都有杆秤,接电话这种活儿,随便找耐心、口才还可以的女生,稍微培训一下就可以做。
平均接三五个电话就值二十块的活儿,如今绝对是高薪了,顾辙还肯拿出潜在客户资源喂招、培训她们待人接物的水平,这样好的组织者哪里去找?
别多想了,干就完了。
新的一周很快到来,这也是七月份最后一个交易周了,顾辙通盘考虑之后,决定这几天就去跟孙镇岳摊牌,然后要求把七月份的提成先支取了。
不过,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省城那边又寄来了一些邮件,东海大学的竺可桢学院录取工作,总算有最终的正式反馈消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