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托反问一句。
既然没人跑过的赛道,就意味着不存在硬性指标。
偏偏陈向北的语气,好像很执着1分35秒,那他怎么得出来这个判断。
对此陈向北没有回答,他也无法回答。
总不可能说历史上维特尔的杆位,就是跑出来1分35秒出头吧?
陈向北只能转而说道:“车队设备已经组装完毕了吗?”
“嗯,目前还差赛道布线,不过今天才周二时间很充足,明天就能全部完成。”
“设备组装完成,就可以用中央电脑模拟理想圈,我认为灵岩赛道的最快圈速就在1分35秒左右。”
每条赛道除了车手的最快单圈,还有用电脑模拟出来的理想圈。
当初在铃鹿赛车学院的时候,陈向北的圈速比照对象,就是中枢电脑跑出来的理想圈成绩。
既然无法解释维特尔的成绩,那就只能用电脑理想圈来当说辞了。
“好,我让水谷翔先行模拟理想圈。”
奥德托点了点头,就转身招呼数据工程师水谷翔,先用电脑去跑理想圈,再来对照陈向北的圈速成绩。
短短十来分钟,软件模拟的数据就出来了,中央电脑跑灵岩赛道的理想圈速为1分34秒331。
正常情况下,电脑理想圈比车手现场圈快个1秒左右,属于合理范围之内。
不过随着车手熟练度增加,以及出现某些超水平发挥的情况下,现场圈会逐渐接近理想圈成绩,最夸张的时候会拉近到0.5秒以内。
比如说后世维斯塔潘在25赛季的蒙扎赛道,就跑出了无限接近于理想圈的杆位成绩,还打破了f1历史最快单圈平均时速,达到了264.682km/h。
灵岩赛道作为一条新赛道,想要第一年就跑出无限接近理想圈的成绩自然不可能,维特尔1分35秒585的圈速,某种意义上就是标杆!
只是相比较陈向北的早有预料,奥德托看到电脑模拟理想圈成绩之后,心中就更为惊讶了。
陈向北能说出1分35秒出头,就意味着他知道灵岩赛道的现实圈极限!
而能知道极限圈在哪的前提,意味着无比了解赛道。
否则根本就不存在的圈速,你怎么会知道它就是灵岩赛道的极限?
“向北君,灵岩赛道今年才修建完毕,你就能知道如此接近理想圈速的极限数据?”
水谷翔忍不住问了一句。
东海国际赛道陈向北展现出非凡的熟练度跟掌控力,还能用主场赛道来解释。
毕竟f1中国大奖赛举办了七届,有着无数赛道历史数据跟车手走线录像,身为主场车手的陈向北要是有心,确实能做到超乎常人的熟练度。
灵岩赛道则完全不同,只有设计图纸的纸面数据,没有任何实战经历。
就连赛道理想圈速,都是临时用计算机模拟出来。
陈向北这种未卜先知的能力,有点太夸张了!
“不知道,1分35秒只是我的目标。”
对此陈向北毫不犹豫的否认。
“是吗?”
听着陈向北的回答,水谷翔很明显有些怀疑。
不过这种东西就连怀疑都找不到方向,只能作罢。
奥德托则没有太纠结,过来拍了拍陈向北肩膀道:“北,先回酒店休息吧,晚上导出模拟器结果进行分析,明天再来训练。”
从早上借机贝尔,再到乘坐大巴转场灵岩赛道,最后就是趁着组装的时间进行模拟器训练。
陈向北整个白天,几乎没有停歇一下。
就算精神上面没什么压力,身体也会不可避免的疲惫。
更别说韩国跟中国这两场f1大奖赛,属于背靠背赛事,车手们几乎没有多少休息时间。
“数据可以交由你们分析,我还想要再跑几圈。”
两秒的差距实在太大了,距离周五的练习赛也仅剩不到三天。
陈向北必须找到问题所在,明白为什么维特尔能跑出1分35秒出头的成绩,自己跟他的差距又在哪里。
否则按照这个圈速,陈向北灵岩赛道排位赛进不去q3。
如果说中国大奖赛陈向北拼尽全力拿杆位,是为了不想让国人失望。
那么韩国大奖赛陈向北想跑出好成绩,单纯就是看棒子不爽,不想让他们高兴!
取悦自己跟恶心别人,同样属于胜负心的一种。
“模拟器跟赛道实地差距很大,特别是这种没有足够参考数据的新赛道。”
“向北君,你的天赋在于车感,说不定现实圈会跑的更好。”
水谷翔又再次劝说了一句,他不知道陈向北心理状态,还以为是太想要拿好成绩,才对自己这么严苛。
如果知道陈向北单纯是为了恶心别人,估计会无言以对。
“水谷,我没问题,你们先回去吧。”
陈向北笑着回了一句,他这辈子确实车感非常不错。
但车感是需要赛道熟练度支撑,陈向北觉得自己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水谷,走吧,北不是什么小孩子。”
奥德托从来不会过度浪费口舌。
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既然陈向北决定练习,那就随他去。
就这样忙碌一天的车组成员,纷纷前往赛道港口处的酒店休息,陈向北独自一人留在了车手休息室进行模拟器训练。
直至夜幕降临,陈向北才活动了一下浑身僵硬的身体,从赛车模拟器的座位上站了起来。
与此同时他面前的多联屏左上角,显示着最新圈速。
1分36秒418!
努力或许不一定会有回报。
但不努力一定没有回报!
这是一条从零开始的赛道,不仅仅是陈向北站在起跑线上面,其他车手同样如此。
曾经没有基础的陈向北,更多是希望自己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面。
如今时代变了,他要赢在起跑线上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