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国际统采联盟
橙子科技,陈默办公室。
周雨萌轻敲房门后走进,将两份做工精致的考察预约函放在陈默宽大的办公桌上。
秋日阳光穿过大片落地窗,映照在鱼缸内的远山造景上,恰似勾勒出“远上寒山石径斜”的写意景致。
“陈总,两份预约!”
“一份是平果种分公司先联系了林峻峰林主管,然后正式替酷克先生递过来的,明确表示希望洽谈气态锂电池进入‘果链’的事宜。”
周雨萌语速平稳,指向那份字体优雅、格式严谨的函件。
“另一份.”
她顿了顿,指向旁边那份设计更简洁、甚至带点随意感的函件:“是特斯啦的马士克先生,以个人名义直接发来的,希望带团队考察远橙的蜂巢动力电池!”
陈默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轻敲着桌面,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容。
这两个人有点意思。
一个通过官方渠道,层层递进,讲究入乡随俗的规则和体面。
另一个则是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单刀直入,目标明确,带着点技术极客的莽撞。
从这预约函就能看出两家公司日后在国内行事风格的差异了。
陈默倒是很好奇,这两位未来美股七姐妹的科技巨头几乎同时来访,会为了远橙的气态锂技术开出怎样的条件,又能为此做出多少妥协呢!
气态锂技术都快发酵一年了,现在平果和特斯啦才上门,陈默都觉得他们够有定力的了。
而陈默不知道的是,正是特斯啦和平果投资的a124氢基气态锂技术商业化失败了,他们才不得不选择了更成熟的远橙锂聚合物气态锂技术。
“我这周的时间安排怎么样?”陈默问道。
周雨萌熟练地翻开随身携带的日程本:“三天后的上午您暂时没有安排,下午12点之后,您原定要与步步膏的沈总商讨建立统采公司的事项!”
“那就定在三天后上午吧!”陈默做出决定:“另外,联系一下步步膏的沈总,统采联盟那个成立的会议推迟一天!”
“我想.或许可以邀请两位新的‘盟友’加入。”
或许是想起之前大张旗鼓,最终却虎头蛇尾的“国产统采联盟”。
陈默特意叮嘱周雨萌:“这次的事,先尽量低调,不要走漏风声!”,他心中已然有了新的盘算。
既然国内厂商心思各异,难以拧成一股绳,那不如把格局打开,搞一个“国际统采联盟”!
平果不是最喜欢制定标准、玩供应链控制吗?
那好,我把标准方案直接摆到桌上,股份也可以谈,用开放合作来对抗封闭的“果链”逻辑。
看你平果怎么选咯!
周雨萌确认道:“两位一起接待吗?接待规格方面,按酷克先生vip,马士克先生重要商务接待标准,您看可以吗?”
似乎是怕陈默不知道,她特意说明。
“酷克先生已在华尓街支持下,今年8月份正式接任平果ceo,执掌这家市值超过3000亿美刀的公司了!”
陈默自然知道周雨萌如此安排的原因。
此时的特斯啦和specax还处于烧钱挣扎阶段,马士克的身价甚至还比不过职业经理人酷克,更别提和自己这个种商界的超新星相比了。
但陈默更清楚这位“科技狂人”未来的能量,人家20年以后可是和亚马孙的大光头轮流当世界首富。
“把马士克的接待等级提到和酷克一样,按vip标准来吧!”他吩咐道。
“好的,陈总!”
周雨萌虽有些意外,但并未多问,领命而去。
接下来的接待安排迅速落实。
平果团队对橙子科技提供的vip待遇感到十分满意,一切符合他们国际巨头的身份与期待。
而特斯啦团队,尤其是马士克本人,则对橙子科技给予的超高规格接待,感到些许意外和惊喜。
这种未被轻视、反而被高度重视的感觉,让马士克对那位素未谋面的气态锂研发者--陈默,先生出三分好感。
在比较了崧下4680电池和远橙蜂巢电池的参数后,他内心的天平已开始向后者倾斜。
两家团队被周雨萌安排在了深城同一家五星级酒店,这也是陈默授意的一种特意的安排。
不怕你们联合,就怕你们不谈啊!
晚餐时分,酷克和马士克在酒店餐厅意外相遇。
“艾隆?”酷克有些惊讶地打招呼。
“帝姆?”马士克也认出了对方。
两位科技界的风云人物简单寒暄后,立刻意识到对方此行目的很可能与自己一致,远橙的气态锂技术。
a124的氢基锂电池市场化量产失败之后,两人在种深城再次相遇了,自然明白对方的打算。
酷克作为精明的商人,迅速放下平素可能存在的些许芥蒂,主动提议。
“艾隆,看来我们的目标相同!
远橙的技术确实独特,但价格恐怕不菲。
或许我们可以暂时联手,在谈判中争取更有利的条件?”
马士克虽然以大胆直言著称,但也绝非无脑之辈,能节省成本、降低风险的事他自然不会拒绝。
“好主意,帝姆!我们可以先共同考察,初步议价时保持一致。”
一个临时的、心照不宣的“攻守同盟”就在这短暂的碰面中达成了。
三天后,远橙新能源产业基地。
陈默亲自带队,远橙总经理许明远、技术总监柳明侦、生产经理刘继平等高管悉数到场,隆重接待了酷克率领的平果考察团与马士克带领的特斯啦考察团。
双方简单寒暄后,考察团成员拿到了制作精良、中英文对照的彩色产品手册和技术白皮书。
陈默亲自陪同酷克和马士克二人,乘坐厂区敞篷观光车开始参观。
小郑坐在副驾,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陈默、酷克、马士克三人则背对车头而坐,视野开阔。
陈默首先宏观介绍,气势十足的一挥手。
“整个远橙新能源产业基地,不含工人生活区,规划在2013年前建成占地15万平方米、提供近万个岗位、目标日产千万支电芯的‘远橙超级电池工厂’!”
马士克闻言一愣,这个规划与他ppt中描绘的内华哒超级电池工厂蓝图,有着惊人的相似度。
但因为了解超级电池工厂的建设规划,所以他怀疑地问道:“陈总,您的规划非常宏伟!但三年时间,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吗?”
陈默自信地笑了笑。
“马士克先生可能不太了解‘种速度’!
我们的产区基础改造建设,已在过去三个月内基本完成。
目前产能利用率已达到35.7%,约日产357万支电芯。
我们甚至有信心在两年内,完全达成既定的日产千万支电芯的产能目标。”
观光车驶过一排排已经投产、繁忙有序的标准化厂房,看不到任何未完工的工地。
马士克看着外面的整齐有序的厂房,不禁惊叹。
“这太不可思议了!
在北美,完成这样的厂区基建至少需要3到5年,你们却只用了3个月!
而且产能提升如此之快我在北美甚至很难找到足够合格的工人和工程师来稳定运行产线!”
“这是我们教育的优势,”陈默解释道:“普惠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合格的产业工人和基础工程师。”
“在制造业方面,我们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