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吉壤?
崇禎十四年一月,新的年关將近,山东的粮食灾情才终於减轻,河南也算是进入一个能够持续賑灾,不至於百姓飢饿的状態。
恢復是要不可能的,至少得带三四月份把地耕种新的粮食,再苦熬三四个月才行。
这期间的所有耗费都是朝廷承担,户部主事的侯恂即见皇帝,问今年的宫中用度,是不是还按照去年来拨。
皇帝今天心情缓和了一些,吃著一碗熬的稀烂的豆粥,就著同样煮熟到滚烂的羔羊肋排肉,在乾清宫独自消遣,见到了前来询问宫中用度的侯恂,便招手让人再端一副碗筷过来,並留侯恂同吃。
对待侯恂,皇帝耐著性子和他攀谈,显然是关係是挺不错的。
“宫中用度朕记著除了给懿安皇后修慈庆宫和仁寿殿两处,太妃们的殿宇都无需大修,也没有这般大的费吧?怎么还要掉三百六十二万两?”
“难不成去年也是这个数字?”
皇帝心中筹算,眉头便是皱起,算著各种细项,只觉得开支超额定销太多。
这嘉靖帝在位时,修宫殿以及老道士做法事、仪式,也就是一年两百五十多万两的宫廷用度。
万历帝稍微多些,虽然说万历帝吃饭是交给了太监,吃太监的用太监的,但毕竟是万历,光是他自己和儿子们就藩后的婚礼价格,都是出了名的贵。
但是朱由检对於內廷销,控制的是比较厉害的强力把关和杀头恐嚇下,宫廷用度贪墨的算是极少,总的费是常年压缩在两百五十万两左右,这些钱既保证了官宦们有一定的钱能摸得看,但不至於贪墨的太过分。
皇帝允许宫中出现小的贪墨,就类似於赏赐似的,拿捏一点油水,尤其是心腹太监自己不拿钱收人心,谁能给你忠心耿耿地办事?
但今年的宫廷用度,显然超支的过分,被司礼监一股脑的递到户部过来。
里头的油水有多少流出去了,朱由检很警惕,左右翻阅。
侯恂也不用皇帝自己慢慢翻了,直接恭恭敬敬地给皇帝回復道:“启稟陛下,此间独有一项新钱不定知道,是崇禎十二年起,兹陛下吉壤的择选、恭敬、总督、採办、金派、
呈批陵川绘图等等的预算,这一年就要拨五十二万两银子,去年少一些,也有三十四万两。”
吉壤?帝陵修的那么早吗?
听到侯恂的解释后,皇帝眉头是鬆缓放宽,心中不由得是感慨万千。
不知不觉间,自己的原身竟已经是三十岁了,若算两世为人的话,他如今其实也有七十好几了。
真是时光如梭,令人心生无限悲感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自己机缘巧合,在明末的紧要时机重获新生,再活一世,是神秘学的特殊机遇。
便是他人生再如何特殊,成就万万人之上的天下至尊,现在的他也已经步入中年,要给自己准备陵墓了。
古代皇帝,长寿一点的就是六十岁,三十,已经过去了一半。
但想著想著他的表情严肃起来,声音有些不太好听,语气冷了下来接著问话道:“此事乃朕私务,是宫中哪个奴婢的胆子竟这般大?胆敢替朕连吉壤的时机都挑了?”
皇帝的修陵,挑选吉壤,乃至钦定总督,当然都是皇帝自己挑的。
这种关乎根本的大事上,歷代明朝皇帝自然不可能允许任何人干预。
朱由检至今从未提到过吉壤修陵一事,自然也就不可能是他办的,而要修陵乃至户部给钱,各个方面都离不了司礼监的批红。
没有司礼监掌印的批红,没有皇帝的諭旨,谁能批下户部这三五十万两银钱的款子?
皇帝的质疑声令太监们无不侧目,有些不知所措,而王承恩恰好此时从外头走进来,
听闻此言,是连忙凑过来跪下,埋下脑袋来连忙给皇帝稟报导:“奴婢有事稟奏皇爷!”
朱由检眸子盯著他,短暂的停滯后,允他回奏道:“起来回话!”
“谢皇爷!”
王承恩擦了擦额头前的汗珠,咽了口唾沫,这才给皇帝交代了事情经过,皇帝也终於明白了,原来此事,其实是懿安皇后张嫣和周皇后一同办的。
比起歷代皇帝,歷史上的崇禎帝朱由检,他是自始至终都没有给自己择选吉壤和修陵的,所有的钱都被朱由检拿去造兵器、练兵,发餉剿贼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