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1章 檄文谁写就?  梟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哪怕是到了学堂之外,蔡贞姬依然一直跟在诸葛亮后头。

诸葛亮沉吟了几息,“亮倒可尝试一番,只是需要先生將雒阳详情尽数告知。”

“自然。”

高渊点点头,將这段时间雒阳以及周边发生的大小事宜仔细讲述了一遍。

“先生稍等。”

诸葛亮並没有用多长时间思量,而是转身回到学堂。

“阿亮先坐。”

旁边的蔡贞姬倒是相当机灵,转身跑去自家大人书房中,將最好的那一支笔,以及蔡邕都不捨得用的那款隃麋墨一同带了出来。

诸葛亮嚇了一跳,“贞姬怎得將蔡公平日都捨不得用的隃麋墨都拿出来了?快还回去,研一些寻常墨水就是。”

这里的隃麋墨產地远在关中,是蔡邕跑路江东的时候带过来的,珍贵异常。

就这一块,还是当初在担任议郎的时候,汉灵帝赏给他的。

蔡邕平时只会用来书写《熹平石经》等重要典籍,换做其他时候,都只用普通墨。

蔡文姬曾说过:“父藏墨於漆匣,非圣贤之文不启”,说的就是这一支隃麋墨。

结果老父亲稍不留神,自己一直都捨不得用的宝贝,就被自家闺女轻易拿出来,给一个不相干的外人先用了。

“父亲用得,阿亮自然用得,不过是些墨罢了,有甚稀奇?”

还梳著羊角辫的小丫头嘻嘻一笑,全然不在意。

诸葛亮苦笑一声,“此墨乃是先帝御赐之物,蔡公自己都捨不得用,平日里只將其藏於匣中。若是发现为你所盗,日后少不得要挨训,快还回去!”

“哈哈哈,无妨,不过是松烟墨而已。”

看著小丫头一脸不满,赌气似得將墨盒往案几上重重一拍,高渊只能出来当和事佬。

“正巧,近日工坊里研製出来一种新墨。墨质光泽明显,书写起来细腻流畅,著色远胜松烟。”

朔望,朝外招呼一声,只见一员隨从从门外跑进来,怀里抱著一大卷竹纸,手里还捏著一个墨盒。

“好笔、好纸、好墨,三样俱齐,只差阿亮写就的一篇好文。”

诸葛亮並不急著落笔,而是抽出一张纸来,细细摩挲,“咦...这纸...细润平滑,颇有韧性,远非一般蔡侯纸所能比。莫非正是高先生適前所说过的竹造之纸?”

“正是,此纸虽说工艺算上不难,但是步骤更为繁琐,费时费力。”

“最大的好处便是原料取之於竹,而豫章境內,最不缺的就是竹子。”

三个多月的等待,这第一批成纸总算造出来了。而且质量上乘,远超预期。

第一批產量成品率稍微低了些,只有三百多张。等到新的匠人熟练之后,每日產纸可过千张。

纸是文字的载体,也是知识传播的介质。

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够控制天下舆论,就是因为几乎垄断了笔墨纸砚,令文字附著於竹简纸张上的成本极高。

普通百姓但是想要凑齐这一套,最起码要付出一整年的收入才行。

然而这些只是最为基础的东西,想要在学问上有所成就,还需要寻到拜师的门路,以及接下来数年乃至於十数年持续不断的供养。

对於一户仅靠著几十亩薄田,维持一家生计的普通百姓而言,交完税赋之后剩余的粮食能够支撑到来年就已经算是谢天谢地了,怎么可能有多余的供给?

高渊想要改变这种现象,所以他造出了成本低廉的竹纸。又在最近这几天,成功配比出了著色更强的油烟墨。

只不过这会儿油烟墨的造价还很高,根本没法像竹纸一样开放使用。

其最大的作用便是成为商品,贩卖给世家大族,换来製作油烟墨的各种材料,形成良性循环。有了冗余之后,再匀给学堂。

“纸是好纸,墨亦是好墨。”

诸葛亮试写了几个字,发出由衷讚嘆。

言罢,頷首而笑:

“若是亮不写出几分如虹气势,岂非要愧对先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