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吴彦便將吴矩託梦的內容告诉了吴楷及周定君。
听闻这是吴矩的意思,周定君一时也不好反驳。
於是,吴彦就这么成为了第二个加入使团的人。
至於走羌地入西域的建议,张騫也开始认真地考虑起来。
而后数月,张騫便积极地招募成员。
此次出行,行程何止千里,自然得做好万全的准备。
首先便是嚮导,此时匈奴势大,基本没有汉人去过河西一带,所以他们对外面也不知情。
正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堂邑侯陈午入京拜见,而他身边,有个养马的奴隶,之前正好曾居住在河西一带。
张騫连忙向刘彻请示,將此人从陈午那里要了过来。
此人汉名为甘冲。
而后,张騫又招募了一伙游侠、商人、文员等等。
建元二年,使团已经扩展到了一百四十人,里面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其中大多数是普通百姓和寒门出身,他们被张騫说动,想通过这样的冒险,闯出出一番富贵来。
至於真正的贵人,这样的举措风险大、收益小,完全不值得投资。
但其中也有例外,那就是吴彦的堂叔,北地都尉吴安之子吴琅,他比吴彦年长九岁,娶了北地郡豪族之女,並育有两个女儿。
正常来讲,他的前途一片光明,根本不用来参加这什么西行使团。
但吴安听说曾祖父吴矩託梦后,说什么都要让他跟著一起参加,父命不可违,吴琅只能苦著一张脸,不情愿地辞別妻女,加入了使团。
这倒是让吴矩犯了难,现在只有一张医疗卡,若是他们叔侄二人出了问题,肯定只能救吴彦。
他只能希望到时候真別出事,不然吴安肯定会怨他这个祖父不公。
准备妥当之后,张騫便带著使团,离开了长安。
当然,这次並非直接前往西域,寻找大月氏。
而是先去与羌人接触,找到逃散在羌地的小月氏。
大汉的最西边是陇西郡,如今大部分土地都被匈奴掌控著。
但匈奴管控不严,张騫最初计划偽装成商人,悄悄经过匈奴的地盘,但在听取了吴彦的建议后,决定换条路线。
那就是先去汉中,经艰险的羌道进入羌地。
建元二年,三月初八。
张騫、吴彦辞別刘彻,带著使团,由长安出发,经褒斜道先抵达南郑。
此地离成固不过半日路程,但张騫並未选择回家,而是带队经平乐道,来到了后世的陇南市。
这里还未被大汉控制,主体还是羌人,因为经常有汉人商队到此,所以他们並不排斥张騫等人。
在这里,张騫与其部族首领大致了解了羌地的一些情况,比如礼数、忌讳等等,而吴彦则跟著他们学习起了语言。
只要有钱,这首领还是好说话的,基本上把知道的情况都说了出来,但他们常年居住在山沟里,对於大月氏,根本全然不知。
休整了五日后,他们继续出发。
这里进入羌地,有两条道路,一是走羌道,沿著桓水翻过岷山;二则是由此向北,沿著岷山的边缘进入羌地。
前者虽然路程短,但坡度起伏大,且沿途难以补给;后者就好了许多,也是商队常走的路。
这里大部分人都没有进过羌地,因此张騫建议走后面那条道,但吴彦担心匈奴,坚持走羌道。
最终,吴彦没拗过他,使团只能偽装成商队,沿著岷山北部前进。
这里居住的都是羌人,平时也有匈奴骑兵巡逻,但他们见到张騫等人,也没有仔细盘查,收完钱就离开了。
一路上有惊无险,他们了半个月的时间,终於进入了羌地。
这里海拔已有三千多米,使团中的大部分人,都出现了轻微地高原反应,不过好在他们都是一路步行来的,所以反应並没有太过剧烈。
在这里,张騫他们见到了一片草原,即甘加草原。
看著那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张騫感嘆道:“未曾想,这羌地竟有如此广阔,若是能在此地修建马场,不出三十年,就能养出数千战马。”
吴琅本来就不想参加使团,现在一路吃苦,心中满是怨气,便挤兑道:“现在大汉连陇西郡都没法实控,子文就已经想著在此地养马了?”
“会的,陛下雄才大略,料想不出二十年,必能赶跑匈奴,重设陇西郡。”
吴琅也不敢说刘彻的不是,只好闭了嘴,不再理会张騫。
吴彦夹在二人中间左右为难,也不知道该如何缓和他们的关係。
使团继续北上,在甘冲的带领下,他们很快便来到了广如汪洋的卑禾羌海(青海湖)。
“这...这是大泽?”
张騫等人看著一望无际的卑禾羌海,一时语无伦次,这是大泽?这分明是海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