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给于谦的评价是忠心义烈,与日月爭光,这个评价在朱祁鈺看来是十分中肯的。
但是朱祁鈺还是觉得于谦这次的处理方法,手段还是太过於温和,大战已经迫在眉睫,他处理阻拦疏通通惠河之人,仅仅是杀了几个几个小蟊贼了事。
这一点对于谦来说是极为致命的。
虽然此事牵扯较广,但朱祁鈺已经放权给他,全力处置此事,可于谦处理起来却还是畏手畏脚。
这一点在朱祁鈺看来,于谦不如卢忠,甚至还不如在后世看来是奸佞之辈的石亨。
从原歷史来看,朱祁镇从瓦剌回到北京城后,被囚禁於南宫六年多,但朱祁镇最终还是发动了夺门之变。
这么多年的时间,朱祁镇为何没有畏罪自杀?朱祁镇为何没有暴病而死?又或是在宫中失足落水,不治而亡。
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朱祁镇不但活得好好的,还生了好几个孩子。
反观景泰帝,先是长子夭折后,就再也没有孕育过子嗣,还在正值巔峰的年纪暴病……
于谦此时手握京营近二十万大军,这些人马绝大部分是他一手操练出来的,属於刀在自己手里握著,但在夺门之变发生时,他若是真的忠於对他信任有加的景泰帝,此时就应该一声令下,带兵进宫诛杀乱党。
可他最后却选择了中立,静观其变,甚至默不作声。
等到朱祁镇復辟后,下令將他抄家问斩时,于谦选择了束手就擒。
这些是景泰帝一人的问题吗?他心软为了一个狗屁贤名,没有对朱祁镇下狠手,自己唯一的子嗣也没有护好。
但于谦也要负一定的责任,朱祁镇之前当皇帝,把大明搞成啥样了,于谦没看到吗?
就这狗屁玩意,还能让他再次復辟当皇帝?
于谦在夺门之变时,虽然没有行霍光等权臣之举,却已有霍光等权臣之权,直接带兵入宫当叛逆全砍了不就是了,对外宣称朱祁镇死於叛军之首不就行了,还有人会去下面问朱祁镇是被杀的吗?
砍了朱祁镇,即便日后景泰帝再无子嗣,老朱家这么多子孙后代,像霍光一般选一个贤明的君主扶上去很难吗?且不说还有朱祁镇的长子,日后的宪宗皇帝也是一位贤主。
可于谦有能力做到这些,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放弃。
他確实做到了忠心义烈,与日月爭光。
可復辟后的改年號天顺的大明英宗皇帝朱祁镇,却容不得他于谦与日月爭光。
于谦或许死前,会觉得自己所作所为对得起大明朝廷,对得起大明百姓。
但他有没有想过对他信任有加的景泰皇帝,有没有想过自己死后,被送给瓦剌降將肆意凌辱的妻女,有没有想过因他之事,受到牵连的族人呢?
朱祁鈺在码头砍了这么多人,吊在通惠河两岸,就是想在于谦回来看到这些时,暗示他有些事情,不大胆一些,不多流一些血,是办不成的。
于谦也是经歷过沙场的老人,自然懂得不干掉敌人,就会被敌人干掉的道理。
以身饲鹰的事,于谦肯为,朱祁鈺自己是万万不可为的。
万幸朱祁鈺已经醒悟,自己就得心狠手辣,该砍的砍,该杀的杀,大战来临之时,只能有他朱祁鈺一人的声音!和平时期,也只能有他朱祁鈺一人的声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