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粮票换的锗三极体与橱窗里的电子表  重塑八零:科技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楼下传来自行车铃鐺的嘈杂声。林晚秋翻开父亲带来的《电子技术应用》杂誌,1980年第3期的封面是“向科学进军“的標语,內页夹著张泛黄的纸——是1958年天津无线电厂试製电晶体的报导。“一台测试仪能换二十台收音机的零件。“她握住母亲的手,触到掌心的老茧,“等卖了钱,给您换台新的飞人牌缝纫机。“

母亲的嘴唇动了动,最终没说出“女孩子家“的话。她从围裙口袋里掏出个铁皮盒,里面是攒了三个月的粮票:“昨儿去副食品店,看见有卖...卖电子元件的黑市。“铁皮盒在煤油灯下泛著锈跡,“换了些锗三极体,他们说叫3ad6...“

林晚秋的呼吸陡然急促。3ad6,这是1980年国產最先进的功率电晶体,通常用於军用设备。她翻开测试仪的元件仓,看著母亲用粮票换来的“黑市货“,突然想起前世在深圳电子市场,那些用编织袋装著晶片交易的走私客——此刻的母亲,正用最朴素的方式,参与著一场无声的技术突围。

“鑑定会定在周五。“周工往搪瓷缸里续了热水,茶叶在水面浮沉,“省科委的领导会来,还有...国防科工委的同志。“他特意加重了最后几个字,目光扫过父亲的红袖章。

暮色浸透窗玻璃时,林晚秋在测试仪外壳刻下小小的“cw“標誌——那是“晨光“的拼音首字母,未来將成为中国电子工业的图腾。父亲偷偷塞给她的《电晶体手册》里,夹著张1970年的油印传单:“热烈庆祝我国第一台集成电路图形发生器研製成功“,照片上的工程师们穿著军装,背景是布满標语的车间。

离开实验室时,国营钟錶店的橱窗正在换陈列。林晚秋停下脚步,看著玻璃后的电子表——跳动的数字像极了测试仪的数码管。母亲的倒影出现在她身后,粗布围裙与橱窗里的的確良衬衫形成鲜明对比。

“其实你爸...当年也想搞这个。“母亲的声音轻得像纺织机的余韵,“1966年,他画了整整二十本电路图,说要做个能自动挑电晶体的机器...后来都烧了。“

夜风掀起林晚秋的工装上襟,露出锁骨下方的烫伤疤痕。她想起阁楼里父亲未完成的手稿,突然握住母亲的手:“这次不会烧了。“

巷口的路灯亮起时,林晚秋摸出藏在鞋垫下的未来科技年表。在1980年9月5日的位置,她用铅笔写下:“电晶体测试仪进入最后的校准阶段,母亲用粮票换来了关键元件。这个时代的每一份笨拙的支持,都將成为科技树上的年轮。“

远处传来国营厂的广播声,正在播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林晚秋抬头望向星空,1980年的北斗七星清晰可见,她在心里默默校准著未来的坐標——那里有她熟知的技术奇点,也有此刻正握著她手的,母亲掌心的温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