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章 鑑定会上的蜂鸣器与母亲藏起的红盖头  重塑八零:科技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1980年9月5日,省电子所会议室的吊扇搅动著闷热的空气。林晚秋站在斑驳的木质讲台前,工装第二颗纽扣下藏著父亲给的3dg6电晶体,金属管帽贴著皮肤,像块烧红的烙铁。墙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標语被阳光晒得褪色,与她身后的电晶体测试仪形成奇特的呼应。

“同志们,这是我省第一台自主研发的电晶体参数测试仪。“周工的搪瓷缸搁在投影仪旁,茶叶渣沉在杯底,“传统方法测一个管子需要半小时,现在——“

“叮“的清脆声响。林晚秋按下测试仪开关,led数码管依次亮起,蜂鸣器发出规律的“滴“声。国防科工委的陈参谋往前倾了倾,军绿色的確良衬衫蹭过桌面的《保密条例》,他袖口的“为人民服务“袖章下,露出道几乎看不见的枪伤疤痕。

“3ax81,pnp型锗管,直流放大倍数47.3,穿透电流0.8μa。“林晚秋读出数据时,注意到王会计的上海牌手錶指向九点十五分——这正是前世她在硅谷参加新品发布会的惯用开场时间。

“不可能!“王会计的高跟鞋跺在水泥地上,“这破铁盒子怎么比进口示波器还准?“她翻开帐本,红笔在“临时工津贴“一栏画了个刺眼的圈,“再说,未经审批的涉外元件...“

“这些元件是我提供的。“父亲突然站出来,工装左襟別著“技术革新小组“的徽章,“经厂保卫科备案,用於国產设备校准。“他从中山装內袋摸出张泛黄的纸,林晚秋认出那是1975年的《技术协作申请表》,落款处有母亲偷偷盖的纺织厂工会印章。

陈参谋的手指敲了敲测试仪外壳的“cw“標誌:“小林同志,这个设计...能测军用元件吗?“他的目光扫过林晚秋锁骨下方的烫伤疤痕,那道痕跡与他当年在三线工厂时见过的焊工灼伤如出一辙。

“可以定製耐高温版本。“林晚秋翻开笔记本,里面夹著用烟盒纸画的军工级电路图,“只要增加一级温度补偿电路,在-40c到85c范围內误差能控制在±2%。“她故意漏掉关键细节——前世为某军工企业设计的晶片,曾通过更严苛的环境测试。

会议室突然响起掌声。省科委的赵主任起身握手,中山装袖口露出半截电子表,那是出国考察时带的“內部特供“:“小林同志,这个项目我们要报省科技进步奖。“他压低声音,“国防科工委有个小型计算机的预研项目,需要可靠的元件筛选设备...“

母亲不知何时站在门口,粗布围裙下露出半截红绸——那是她压在箱底的结婚红盖头。林晚秋看见她攥著油纸包的手在发抖,火烧的热气透过纸张,与测试仪的电子元件余热混在一起,形成奇特的温度场。

“这位是...?“赵主任的目光落在母亲身上。林晚秋刚要开口,母亲突然上前一步,围裙口袋里的粮票发出沙沙声:“我是晚秋她妈,纺织厂的女工。“她摸出个铁皮盒,里面是用布包著的3ad6电晶体,“这些...是我用粮票换的,没给国家添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