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30日,距离高考还有270天。林晚秋趴在实验室的钳工台上,用20倍放大镜观察著军工测试仪的焊点,热风枪的温度调到了180c——这是她根据前世经验计算的最佳焊接温度,能让铅锡合金形成最稳定的冶金结合。窗外传来纺织厂的国庆游行歌声,与她手中的电烙铁嗡鸣形成奇特的和声。
“小林,陈参谋来了。“周工的声音里带著罕见的紧张,他身后跟著两个穿军装的人,其中一个抱著个铁皮密码箱,箱盖上的五角星在日光灯下泛著冷光。父亲站在门口,工装口袋里的“技术顾问“证件露出一角,那是省电子所特批的临时身份。
密码箱打开的瞬间,林晚秋屏住了呼吸。里面整齐码放著12颗黑色电晶体,封装上印著“jg-01“的字样——这是专为某型飞弹设计的军工级元件,在1980年的中国属於最高机密。母亲的红盖头此刻正垫在工具箱底部,用来包裹这些比黄金还珍贵的“黑匣子“。
“按照要求,每个管子要测12项参数。“陈参谋的手指划过测试仪的屏蔽罩,那是用父亲从雷达站废料堆捡的铜网製成,“包括高温反偏和低温噪声...“
“没问题。“林晚秋插入第一颗jg-01,数码管开始跳动。她注意到父亲的喉结剧烈滚动——这个曾在三线工厂拧过三年电晶体的老技术员,此刻正见证著女儿完成他这辈子最想做的事。测试仪的蜂鸣器突然变调,屏幕上的噪声係数显示为4.2db,超出了军用標准。
“是引脚氧化层的问题。“林晚秋迅速拆开屏蔽罩,用签蘸取自製的助焊剂,“需要在210c下重新搪锡,去除表面的sno?层。“她故意使用英文缩写,观察著陈参谋的反应——对方瞳孔微缩,显然听懂了“氧化锡“的技术含义。
父亲突然咳嗽起来,掏出块手帕捂住嘴。林晚秋瞥见手帕角上的机油渍——那是他昨夜帮她调试温控电路时沾上的。母亲的身影出现在窗外,粗布围裙上別著朵国庆发的小红,手里提著个保温桶,桶盖上贴著张便签:“別累坏眼睛,妈煮了枸杞猪肝汤。“
当第12颗jg-01的测试数据全部达標时,掛钟指向下午三点。陈参谋合上密码箱,从中山装內袋摸出个信封,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粮票和工业券:“这是保密津贴,別写进帐册。“他压低声音,“下个月有个微波元件的测试任务,需要...“
“等等!“王会计的高跟鞋声从走廊传来,她举著张盖满红章的纸,“临时工不得接触机密项目,这是財务科的规定!“她的目光落在密码箱上,上海牌手錶的秒针跳动得格外急促,“还有林明远,你身为国企职工,擅自参与外部项目...“
空气瞬间凝固。林晚秋看见父亲的手悄悄按在测试仪上,那里藏著他昨夜加班焊接的抗干扰模块。母亲突然衝进实验室,保温桶“咣当“落地,枸杞猪肝汤溅在王会计的的確良裤脚上:“我女儿搞的是正经科研!你当年偷拿厂里的废铁卖钱时,怎么没想到规定?“
所有人都愣住了。王会计的脸涨得通红:“你...你血口喷人!“母亲从围裙口袋里摸出个皱巴巴的记帐本,上面用铅笔记录著1978年某月某日,王会计领取“废旧物资处理费“的签字。林晚秋这才想起,母亲在纺织厂做过多年的工会委员,查帐是她的老本行。
“陈参谋,“林晚秋趁机递上测试仪的校准报告,“所有数据已存入加密文档,採用三重校验算法。“她故意使用前世的信息安全术语,看著陈参谋眼中闪过的惊讶,知道这个超前的概念会为未来的合作埋下伏笔。
暮色浸染实验室时,父亲被保卫科叫去“谈话“。林晚秋蹲在地上收拾保温桶,发现母亲在汤里偷偷加了核桃——那是用她的嫁妆手鐲换的营养品。“別担心你爸,“母亲擦了擦围裙,“当年他被关牛棚时,也没说过一句软话。“
深夜的阁楼里,林晚秋摊开高考复习资料,微积分题旁散落著jg-01的测试数据。檯灯下,母亲的红盖头被改造成了电路板防尘罩,针脚间还夹著半片阿司匹林——那是母亲留给她熬夜用的。她摸出未来科技年表,在1980年9月30日一栏写下:“完成首批军工元件测试,母亲用查帐技能击退阻挠。这个时代的女性,从来都有自己的战斗方式。“
凌晨两点,当她解出最后一道量子力学题时,听见楼下传来开门声。父亲带著满身的菸草味上楼,往她工具箱里塞了个油纸包就匆匆离开。打开一看,是块进口的数字万用表——那是他用三十年工龄换来的“战利品“,錶盘上还贴著“內部使用“的红纸条。
窗外,国庆的灯笼还在风中摇曳。林晚秋摸出焊锡丝,在测试仪外壳焊上最后一个元件——那是从母亲的旧缝纫机上拆的微型齿轮,经过打磨后正好用作电位器旋钮。当旋钮转动时,蜂鸣器发出悦耳的“咔嗒“声,与远处纺织厂的夜班机器轰鸣,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最独特的科技摇篮曲。
她望向星空,1980年的银河清晰可见。在浩瀚星海中,她仿佛看见未来的某座晶片工厂,那里的工程师会指著她今天焊下的焊点说:“看,这就是中国半导体的起点。“而此刻,在这个堆满元件和复习资料的阁楼里,一个关於科技、梦想与女性力量的故事,正以焊锡为墨,在时代的电路板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