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章 高考报名处的粮票交易与军工微波元件的暗战  重塑八零:科技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用漆包线自製。“林晚秋翻开笔记本,里面画著螺旋状的传输线模型,“把漆包线绕在陶瓷骨架上,控制匝距就能调整特性阻抗。“她摸出母亲给的银顶针,在纸上画下尺寸参数,“直径0.5mm,螺距1.2mm,刚好对应50Ω標准。“

母亲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粗布围裙里露出一角红盖头,手里提著个铝製饭盒:“张婶说你们要通宵...蒸了点玉米面窝头。“她看见桌上的微波元件,突然想起纺织厂曾接过的军用帆布订单,保密等级也是“机密“。

“妈,能帮我找些陶瓷筷子吗?“林晚秋接过饭盒,窝头还带著体温,“要圆柱形的,表面光滑的那种。“母亲点点头,围裙口袋里的粮票发出沙沙声——她知道,女儿又要搞“见不得人“的技术突破了。

子夜时分,实验室的煤油灯亮如白昼。林晚秋用母亲的陶瓷筷子做骨架,將0.1mm的漆包线一圈圈绕成传输线,父亲举著放大镜帮她计数匝数。当自製的同轴探头接入测试仪时,示波器的萤光屏上突然跳出稳定的正弦波,频率显示为3.5ghz。

“成了!“周工的搪瓷缸摔在地上,茶叶洒在保密协议上,“小林,你是不是...见过国外的资料?“他的目光扫过林晚秋的笔记本,里面夹著半张香港报纸,標题是“美国惠普推出8510微波网络分析仪“。

林晚秋笑而不答,摸出焊锡丝加固传输线接头。母亲不知何时坐在旁边,用缝被子的针帮她调整匝距,针尖在煤油灯下闪著银光。“我年轻时学过织锦,“母亲轻声说,“什么样都能织出来,跟你绕这线差不多。“

凌晨五点,当微波元件的s11参数稳定显示在屏幕上时,窗外响起第一声鸽哨。林晚秋在测试仪里加装了自动校准程序,用的是前世在安捷伦学过的算法。父亲看著跳动的数码管,突然转身抹了把脸——他终於在有生之年,看到了中国微波测试技术的突破。

“小林,“周工递来个铁皮盒,里面是省电子所特批的“营养费“,五张鸡蛋票和两斤粮票,“陈参谋说,测试数据今晚就要...还有,你的高考复习...“

“不耽误。“林晚秋翻开数学复习资料,微分方程题旁画著微波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图,“科技和高考,我都要拿下。“她摸出母亲给的水果,包装纸上的“上海“字样在晨光中泛著金光,咬下一口,甜得有些发涩,却像极了这个时代特有的味道。

离开实验室时,穿喇叭裤的男青年突然出现在巷口。他扔给林晚秋一个纸包,骑上摩托车轰鸣而去。打开一看,是本《微波技术基础》英文版教材,扉页上写著“致晨光电子的未来之星“,落款是“k.c.chen“。林晚秋心跳加速——这是加州理工学院微波专家陈教授的著作,在1980年的中国属於“禁书“。

秋风捲起地上的梧桐叶,在阳光下拼成奇妙的图案。林晚秋摸出未来科技年表,在1980年10月11日一栏写下:“自製微波测试探头成功,收到神秘人馈赠的英文教材。这个时代的科技突围,从来不乏隱秘的同路人。“她望向远处的纺织厂烟囱,突然觉得那些浓烟不再是阻碍,而是中国科技腾飞的燃料。

母亲在厨房熬粥的香气传来时,林晚秋正蹲在阁楼里推导天线设计公式。父亲偷偷塞给她的军用罐头里,藏著半块压缩饼乾——那是陈参谋给的“特殊津贴“。窗外,鸽群掠过天空,留下一串清亮的哨音,与测试仪的蜂鸣器遥相呼应,共同谱写著这个时代最动人的科技进行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