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高考放榜日的计算机蓝图与父亲藏起的硅肺诊断书  重塑八零:科技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1981年7月25日,蝉鸣如沸的午后。林晚秋蹲在实验室钳工台前,用20倍放大镜观察著新到的intel 8080晶片——这是陈参谋用军用罐头从黑市换的“资本主义特產“,在1981年的中国,比大熊猫还罕见。窗外传来国营厂广播:“我省1981年高考成绩今日揭晓...“

“小林,“周工的声音里带著罕见的颤抖,搪瓷缸里的茶叶泡得发白,“省教育厅的同志说...你的物理卷被拿去做教材案例。“他推来个牛皮纸袋,里面是《高等数学》预修教材,扉页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內部发行“的红章。

母亲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粗布围裙上沾著蓝墨水——她刚帮街道办抄完高考光荣榜。“巷口的李老师说...放榜了。“她的手指绞著围裙角,眼睛却盯著林晚秋手中的晶片,“这玩意儿...是不是跟计算器一样?“

林晚秋笑了,將晶片小心翼翼放入自製的防静电盒——那是用母亲的铝製饭盒改的,內壁贴著纺织厂的导电布。“这是微处理器,“她摸出父亲的旧手稿,1966年的计算机草图上,此刻叠著她新画的8080接口电路,“能让机器听懂人类的语言。“

王会计突然衝进实验室,高跟鞋在水泥地上敲出急响:“淑兰姐,晚秋的成绩...全市第一!“她挥舞著油印的成绩单,上海牌手錶的秒针指向三点十五分,“数学118,物理115,作文《科技织锦》被《人民日报》转载了!“

父亲的咳嗽声从楼梯口传来。林晚秋这才注意到他比上月瘦了一圈,工装裤的腰带又往里紧了两格。母亲慌忙递上搪瓷缸,里面泡著甘草片,却被父亲悄悄推到一边:“晚秋,清华大学的招生老师...在楼下等你。“

招生办的张教授握著林晚秋的手,中山装袖口露出半截电子表:“我们从没见过把微波天线原理写进高考作文的学生...“他的目光落在实验室的测试仪上,“听说你拒绝了斯坦福的offer?“

“中国的计算机革命,“林晚秋摸出用8080晶片画的计算机蓝图,“应该由自己人来操盘。“她想起神秘人最新的来信,里面夹著硅谷半导体展的入场券,却被她用焊锡焊在了电路板背面——那是她给未来的自己留的路標。

子夜的阁楼里,月光透过天窗照亮高考志愿表。林晚秋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写下备註:“主攻方向:微型计算机系统“。父亲的硅肺诊断书从抽屉滑落,日期是1980年12月,却被用《电晶体电路设计》小心盖住——她终於明白为何最近总闻到中药味,原来母亲把熬好的汤药装进了搪瓷缸。

“晚秋,“父亲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里攥著个铁皮盒,“这是我在三线厂时偷藏的元件...锗三极体3ad18,听说你搞计算机用得上。“盒子里的元件管脚还沾著油泥,那是1972年“深挖洞“时期的库存。

母亲端著绿豆汤推门进来,粗布围裙下露出一角红盖头——她把陪嫁的缎子剪成了计算机防尘罩。“张教授说,“她的声音里带著骄傲,“你是恢復高考以来,第一个敢在作文里写'集成电路'的学生。“

1981年8月1日,建军节的阳光照亮了实验室。林晚秋將8080晶片接入自製的总线板,数码管突然跳出“hello“的ascii码——这是她用母亲的织锦图案编的开机画面。陈参谋送来的加急电报上,“两弹一星“工程指挥部正式邀请她参与“银河“计算机预研项目。

“小林同志,“周工递来个红本,“省电子所决定破格录用你为正式研究员,职称...工程师。“他特意加重最后两个字,目光扫过林晚秋锁骨下方的烫伤疤痕,“这是你应得的。“

王会计突然举著计算器衝进来说:“美国《电子新闻》报导了咱们的蓝宝石元件!“她翻开泛黄的报纸,英文標题写著“china's blue gem: a young engineer's miracle“,配图是林晚秋在实验室的侧影,胸前的“两弹一星“纪念章清晰可见。

父亲的咳嗽声突然加剧,他转身对著墙,肩膀剧烈起伏。林晚秋假装没看见母亲偷偷擦掉的眼泪,將8080晶片焊进电路板,焊点在阳光下像极了父亲未完成的手稿里的星图。她摸出未来科技年表,在1981年8月1日一栏写下:“成为最年轻的工程师,启动微型计算机研发。父亲的锗三极体与母亲的织锦防尘罩,构成了中国计算机的初代图腾。“

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时,林晚秋正在调试计算机的中断系统。红色信封上的烫金字样与测试仪的绿光交相辉映,母亲用红盖头边角料做的书籤夹在里面,上面绣著“稼先楼102室“——那是她未来的实验室编號。

深夜,林晚秋独自坐在实验室,听著父亲在楼下与母亲低语。“別告诉晚秋我的病...“父亲的声音带著压抑的哽咽,“她刚踏上这条路,不能让她分心...“母亲的纺织机声响起,混著缝纫机的节奏,像极了计算机的脉衝信號。

她摸出焊锡丝,在计算机主板角落焊上枚微型元件——那是用父亲诊断书上的钢印改制的纪念焊点。窗外,银河清晰可见,她在心里默默校准著未来的坐標:那里有她熟知的网际网路浪潮,也有此刻正在她脚下,由焊锡、元件和高考卷铺就的科技基石。

当第一颗星星亮起时,计算机突然发出蜂鸣,屏幕上的“hello“字样跳动著,与远处国营厂的夜班灯光形成呼应。林晚秋知道,属於中国科技的“hello world“已经发出,而她,即將带著两代人的梦想,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里,写下更壮丽的科技诗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