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章 1983年深圳沙头角的走私晶片与国营厂转型的硅基阵痛  重塑八零:科技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1983年春,深圳沙头角的中英街商铺里,林晚秋用镊子夹起块intel 8088晶片——这是陈参谋托香港水客带来的“技术参考样本“,封装底部还沾著1982年英国《金融时报》的油墨。她的的確良衬衫口袋里露出清华大学的休学证明,“半导体工艺实践“的备註栏被沙头角的海风浸出盐渍,与晶片引脚的氧化痕跡形成奇妙呼应。

“海关的缉私艇在近海巡逻。“宋浩压低声音,他刚从废品站淘来的日本示波器探头还滴著海水。林晚秋瞥见对方工装口袋露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1980年版的“技术引进“章节被折成晶片封装的形状,页边用铅笔写著:“关税壁垒=pn结反向偏压“。

父亲的咳嗽声从临时搭建的无尘棚传来,他正在用从纺织厂淘汰的浆纱机改造晶片清洗设备。“这台机器1959年织过国宾礼服,“他的手指划过锈跡斑斑的滚筒,袖口的1965年核试验纪念章蹭到“深圳经济特区“的界碑,“现在用来洗硅片...也算叶落归根。“

母亲端著铝製饭盒进来,粗布围裙下露出深圳市工商局刚发的《临时经营许可证》——“电子“二字的繁体写法被错刻成“电孑“,却用焊锡在旁边补出完整的“子“。“香港老板说咱们的封装技术像织补破布,“她的针锥挑开饭盒里的咸鱼,动作与林晚秋焊接金丝的手法如出一辙,“我把你爸的军功章別在流水线看板上了。“

沙头角海关的刘关长推开门,搪瓷缸里的茶叶梗在“为人民服务“字样上漂成π型滤波电路。“林厂长,“他的钢笔悬在《走私物品扣押清单》上方,笔尖对准显微镜下的8088晶片,“有人举报你们...在特区搞'资本主义电子玩具'。“

林晚秋的目光扫过父亲藏在工具箱里的1982年硅肺复查报告——“硅尘沉积量增加37%“的结论旁,是她用红笔写的“类似晶片多层布线“批註。她摸出神秘人k.c.chen从硅谷寄来的航空信封,1983年isscc会议的论文预印本被剪成散热片形状,边缘焊著块从香港电子垃圾场捡来的鉭电容。

“这是中美科技合作的实验样本。“宋浩把清单翻到背面,用算盘珠排列的二进位码正好组成“技术特区“的ascii值。林晚秋注意到他手腕新添的烫伤——今早用煤油炉提炼电子级硅时留下的,和自己锁骨下1980年焊收音机时的旧伤形成镜像。

子夜的无尘棚里,林晚秋用母亲的银顶针压合晶片封装。当测试仪显示集成度达到1000门时,父亲突然从袄里摸出个油纸包:“三线厂最后一批光刻胶,说比美国杜邦的还耐刻蚀。“油纸泛黄的边缘印著“1975年军工绝密“,与他后颈日益明显的辐射斑形成诡异呼应。

海关缉私队踹开门时,林晚秋正把封装好的晶片塞进母亲用陪嫁红盖头改的防静电袋。“查走私!“带队的红袖章举著《投机倒把处罚条例》,却在看到墙上掛著的“特区技术创新奖“牌匾时顿住——铜牌边缘还留著焊锡修补的痕跡,那是上次设备爆炸时崩出的缺口。

父亲突然按住胸口,工装口袋的硅肺寧片撒了一地。林晚秋扶他坐下时,触到他后颈淋巴结肿得像算盘珠——和桌上未完成的16位微处理器原型机形成荒诞对照。母亲的纺织机声从隔壁传来,混著测试仪的蜂鸣,像极了深圳蛇口工业区的打桩机声。

“让开!“刘关长突然衝进来,搪瓷缸的甘草片洒在晶片版图上。他掀开工具箱底层,露出用织锦缎包著的《1983-1990年电子工业振兴纲要》徵求意见稿,扉页贴著张1978年的老照片:年轻的刘关长站在半导体研究所前,手里举的3dk4电晶体与林晚秋封装的元件型號完全一致。

凌晨四点,当最后一道封装胶固化时,母亲突然指著窗外:“国营厂烟囱在冒蓝烟!“林晚秋衝出去,看见三公里外的华强北工业区,老纺织厂的烟囱正喷出淡蓝色烟雾——那是她指导改造的硅片清洗线在排放废气,与记忆中2010年台积电的排气顏色惊人相似。

她摸出未来科技年表,在1983年3月15日一栏写下:“用三线厂光刻胶完成1000门ic封装,沙头角走私晶片与国营厂蓝烟共书特区宣言。“海关刘关长离开时,將缉私工作证掛在门把手上——背面用铅笔写著“半导体关税代码2849“,数字划痕里嵌著细小硅粉,在显微镜下排列成“改革开放“的字样。

父亲偷偷往封装好的晶片盒里塞了个铝製饭盒,底层焊著块微型电路板,元件布局与他1966年被烧毁的手稿完全重合。母亲则在防静电袋上用织锦丝线绣了幅电路图,针脚间藏著纸条:“你封胶时哼的《春天的故事》,妈听出了晶体三极体的振盪频率。“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林晚秋看见沙头角的界碑在晨雾中若隱若现,与清华大学寄来的“半导体工艺创新基金“批文交相辉映。她知道,在这个1983年的春天,中国微电子的第一颗自主封装晶片,已与深圳特区的走私晶片、国营厂的转型阵痛共同熔铸,而那些飘向香港方向的硅基粒子,终將在未来长成跨越深港两地的科技桥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