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1月15日,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的霓虹灯下,林晚秋用镊子夹起片覆盖著防尘玻璃的集成电路——这是晨光电子研究所首次参展的1000门cmos晶片,展台上的红绸衬布与晶片版图形成奇妙的色彩呼应。她的的確良衬衫口袋里露出外经贸部的参展批文,“电子元器件“的烫金被珠江的湿气浸出淡痕,与展柜玻璃上的指纹形成反差。
“香港联丰电子的梁老板在三號馆,“宋浩压低声音,他刚从广交会废品堆捡来的英文展板还沾著昨晚的香檳渍。林晚秋瞥见对方西装口袋露出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本,1982年版的“技术壁垒“章节被折成晶片封装的形状,页边用铅笔写著:“倾销认定=展会报价x1.3“。
父亲突然把算盘拍在洽谈桌上,算珠碰撞声与隔壁展台的录音机喇叭声形成共振。“这晶片用的是三线厂的鉭电容,“他的中山装袖口露出1965年核试验纪念章,蹭到“中国创造“的红色標语,“比日本货多三个温度补偿脚...“剧烈的咳嗽打断话语,咳出的血星溅在晶片参数表上,晕染成类似半导体掺杂的斑点。
母亲端著搪瓷茶缸进来,粗布围裙下露出广州市工商局特批的《临时参展证》——“微电子“三字被错印成“微电孑“,却用红丝线在旁边绣出完整的“子“。“香港商人说咱们的晶片像算盘珠子,“她的银簪挑起茶缸里的茉莉瓣,动作与林晚秋演示晶片功能的手法如出一辙,“我把你爸的军功章別在展台上了。“
外经贸部驻广交会的周科长推开门,搪瓷缸里的茶叶梗在“平等互利“的標语上漂成贸易曲线。“林厂长,“他的钢笔悬在《出口技术审查表》上方,笔尖对准展柜里的晶片,“有港商举报你们...参展样品涉嫌剽窃nec技术。“
林晚秋的目光扫过父亲藏在展台抽屉里的1983年肺功能报告——“硅尘沉积量超標217%“的结论旁,是她用红笔写的“类似晶片封装污染“批註。她摸出神秘人k.c.chen从香港寄来的牛皮纸袋,1983年国际电子元器件展的参展指南被裁成晶片大小,边缘用回形针別著张香港《大公报》剪报:“大陆微电子突破遭质疑“。
“这是中港技术合作的实验样品。“宋浩把审查表翻到背面,用算盘珠排列的二进位码正好组成“粤港澳合作“的ascii值。林晚秋注意到他西装袖口的新烫痕——今早用熨斗给晶片做高温测试时留下的,和自己锁骨下1981年调试设备时的旧伤形成镜像。
子夜的展台仓库里,林晚秋用母亲的银顶针改造的硬度计测试封装。当压力测试仪显示塑封强度达到50mpa时,父亲突然从中山装里摸出个油纸包:“广交会老战友藏在茶叶箱里的金丝,说比美国k&s的还纯。“油纸泛黄的边缘印著“1972年广交会特供“,与他后颈日益明显的老年斑形成诡异呼应。
香港廉政公署的便衣踹开仓库门时,林晚秋正把晶片塞进母亲用粤绣被面改的防潮盒。“查技术窃密!“带队的西装革履举著《防止贿赂条例》,却在看到展台上“国家经委重点推荐“的铜牌时顿住——牌面角落还留著焊锡修补的痕跡,那是上次样品掉落时补的缺口。
父亲突然按住胸口,中山装口袋的硅肺寧片撒了一地。林晚秋扶他坐下时,触到他后颈淋巴结肿得像算盘珠——和桌上未完成的外贸订单合同形成荒诞对照。母亲的粤绣绷子掉在地上,丝线与晶片引脚在灯光下交织成网。
“让开!“周科长突然衝进来,搪瓷缸的甘草片洒在晶片版图上。他掀开展台底板,露出用粤绣缎包著的《1983年外贸技术出口目录》机密版,扉页贴著张1978年的老照片:年轻的周科长站在广交会电子展台前,手里举的3dg6电晶体与林晚秋参展的晶片引脚数完全一致。
凌晨四点,当香港联丰电子的梁老板签下首笔5000片订单时,母亲突然指著合同章:“红印泥像我绣的粤绣绒线!“林晚秋凑近一看,公章的硃砂纹路果然与粤绣的盘金绣技法吻合。她摸出未来科技年表,在1983年11月15日一栏写下:“广交会霓虹照亮1000门晶片出口,港商公文包与三线厂金丝共解外贸密码。“
周科长离开时,將外经贸部工作证掛在展台掛鉤上——背面用铅笔写著“半导体出口代码8542“,数字划痕里嵌著细小硅粉,在显微镜下排列成“沿海开放城市“的字样。林晚秋捏起一点,发现硅粉表面还附著著广交会宴会厅的香檳酒渍。
父亲偷偷往晶片包装盒里塞了个铝製饭盒,底层焊著块微型电路板,元件布局与他1966年被烧毁的外贸晶片手稿完全重合。母亲则在防潮盒上用粤绣丝线绣了幅电路图,针脚间藏著纸条:“你谈订单时哼的《步步高》,妈听出了谈判筹码的分量。“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林晚秋看见广交会的霓虹在晨雾中若隱若现,与香港联丰电子发来的“信用证已开立“电报交相辉映。她知道,在这个1983年的深秋,中国微电子的第一笔自主晶片外贸订单,已与广交会的霓虹灯光、港商公文包的商业博弈共同签署,而那些漂洋过海的硅基晶片,终將在未来织成连接全球市场的科技贸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