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主线再临,量產之路  四合院:神级工程师,发展强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钱师傅也点了点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出好钢,怎么干都行。”

接下来的几天,李卫国几乎都泡在实验室和车间。他白天和工人们一起摸索设备特性,记录数据,晚上则在灯下奋笔疾书,完善操作规程。

那本【高级冶金学(部分核心章节)】如同及时雨,为他打开了许多新的思路。

一周后,一个贴著“机密”標籤的包裹送到了李卫国手中。

里面是一个巴掌大小,造型奇特的金属盒子,上面布满了细密的接口和指示灯。这就是【材料分析模块(概念验证版)】。

说明书很简单,只说能对材料的微观成分和组织结构进行初步的、定性的分析。

“这玩意儿……能顶用?”赵铁柱看著那小盒子,有些怀疑。

恰好,一批实验废料送了过来,性能不达標。李卫国按照说明,小心翼翼地將样品放入模块的分析槽。

模块上的指示灯闪烁起来,发出轻微的嗡鸣。片刻后,一张小小的纸条从侧面吐出,上面列印著几行模糊的符號和简短的词汇。

“硫化物夹杂……晶界偏析……”李卫国念著纸条上的字,眉头微蹙。

虽然只是“概念验证版”,提供的信息也极为有限和模糊,但它確实指出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他立刻组织人手,调整了后续的热处理工艺,针对性地进行改善。

再次检测,样品性能果然有了小幅提升。

“神了!”赵铁柱看著结果,眼睛瞪得溜圆。

“它只是个辅助,关键还是得靠我们自己分析和判断。”李卫国收起模块,心中却对这个新工具有了底。它或许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却能大大缩短试错的时间。

量產的道路,依旧漫长。废品率的控制,成本的核算,每一项都是硬骨头。

这天下午,杨爱国亲自来到实验室,神情严肃。

“卫国,上级来文了。”他递过一份文件。

文件內容很简单,是关於“东风”特种钢的首个指定军工应用领域——某新型火炮的关键承压部件。

后面附带了极为苛刻的技术指標,除了常规的强度、韧性外,还对材料在极端温度下的蠕变性能、抗疲劳寿命,以及特定条件下的可加工性,提出了远超现有標准的要求。

“这个……”李卫国看著那些堪称变態的指標,饶是他有系统加持,也不禁感到一阵压力。

这不仅仅是把“东风”钢造出来那么简单了,而是要根据特定的、极端严苛的需求,对其进行“定製化”的深度改造和適配。

杨爱国拍了拍他的肩膀:“担子很重。但除了你,我想不到谁还能扛起来。”

李卫国將文件放下,目光重新投向窗外那片火热的厂区。

“东风”钢,这把为国铸就的利剑,必须更加锋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