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智慧反击  四合院:神级工程师,发展强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独立实验室,灯光彻夜。

李卫国面前,几张大白纸铺开,铅笔绘製的表格与连接线密密麻麻。

辅料供应,平均到货周期,比正常延长3.7天。

关键设备,平均故障修復时间,比其他车间同类设备,多出8.2小时。

几个关键工序的物料周转,远低於设计標准。

冰冷的数据,直指生產流程的癥结。

所有“异常”的源头,条条细线匯聚,最终指向一个名字——李建国。

每一次延误,每一次故障,总在项目攻关最紧要的关头,“恰好”出现。

【叮!消耗15点工业贡献点,解锁科技分支:基础数据统计与分析。】

知识涌入脑海,零散线索被编织成一张无形巨网。

这不是骚扰,这是系统性的破坏。

……

轧钢厂三楼会议室,烟雾瀰漫。

杨爱国居中而坐,手指叩击著桌面,厂內技术骨干与车间主任悉数到场。

议题只有一个:“东风”钢项目,生產进度协调。

李建国咳了声,不紧不慢地翻开笔记本。

“杨厂长,各位同志,近期『东风』钢量產准备工作滯后,我讲几点。”

他站起身,摆出痛心疾首的姿態。

“第一,新技术嘛,总有个磨合期。卫国同志他们的新工艺,好是好,可对工人操作要求太高,大家不適应,这得要时间。”

“第二,部分进口特种辅料,质量確有波动。这非我们能控,採购部门也难。”

“最后……”他话锋一转,若有若无地瞟了李卫国一下,“卫国同志年轻,技术没得说,但团队管理、生產协调,经验怕是还不够。项目进度,不能光凭热血。”

这番话,滴水不漏,责任撇清,顺手给李卫国扣上“经验不足”的帽子。

几个与他交好的主任,立马出声。

“李副主任这话在理,年轻人是要多磨练。”

“可不是,生產不同实验室,要看实际。”

杨爱国脸上没什么表情,没搭腔,转而看向李卫国。

“卫国,你来讲。”

李卫国站起身,手里捏著一捲纸。

不反驳,不指责,他径直走向黑板,“啪”一声,几张手绘图表贴了上去。

清晰的流程图,醒目的柱状对比。

“厂长,各位,我这有几组数据。”

他声音平静,却穿透了会议室的嘈杂。

“这是近一个月,项目组所有辅料,从申领、审批、採购到入库的流程耗时。”

他手指向第一张图。

“王科长负责的常规辅料,平均周期3天。李副主任您协调的四种关键辅料,平均周期6.7天,多出123%。”

李建国面色起了变化。

“第二张,实验室及生產线设备故障报告与维修记录。”

李卫国手指移向第二张图。

“全厂其他车间同类设备,平均维修响应4小时,修復12小时。我们项目组,响应9小时,修復20.2小时。”

“我標了几个红点。”

铅笔在图上重重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