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能自动判断衣物的洗衣机,在李卫国心中,比一台能飞出大气层的发动机,分量更重。
会议室里,军民融合的宏图刚刚展开,李卫国的新计划,就让所有人的热情瞬间冷却。
“办大学?”钱秉穹的指关节一下下敲著桌面,那声音沉闷而压抑,“卫国,我们是工程师,不是教书先生!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你这是要另起炉灶,把现有的体系全盘推翻吗?”
“我更关心现实问题。”孙德海扶了扶眼镜,他的问题永远像手术刀一样精准,“老师从哪来?我们这几把老骨头,能教得了几个学生?设备从哪来?总不能让学生们对著我们淘汰下来的旧机器,去想像未来的工业吧?这是空谈,是误人子弟!”
一个斥之为动摇国本。
一个断言为纸上谈兵。
李卫国建立一所全新工业大学的构想,在两位泰斗基於现实的铁壁前,被撞得粉碎。
他们刚刚把工业的火种洒向民用,他却想直接去培育一片森林。这步子,迈得太大了。
……
四合院里,傍晚时分。
傻柱正蹲在小马扎上,手把手地教棒梗和面。
“水要一点一点加,不能一下子倒进去,不然就成了麵糊汤。”他抓著棒梗的手,感受著麵团的软硬。
棒梗一脸认真,学著傻柱的样子,笨拙地揉搓著。
李卫国走过去,也蹲了下来。
“棒梗,知道为什么水要慢慢加吗?”
棒梗摇了摇头。
“因为麵粉里的蛋白质,需要时间吸水,才能变成有弹性的麵筋。你给它时间,它就给你筋道。”李卫-国指了指傻柱的手,“傻柱叔叔教你放多少水,揉多久,这是『实践』。我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这是『理论』。”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他捡起一根小木棍,在地上画了一个圆。
“只懂理论,就是纸上画饼。只会实践,就永远只能做別人教过的东西。”他用木棍在圆心点了一下,“只有把两个合在一起,你才能自己做出新样的馒头来。”
傻柱在一旁听得直撇嘴。
“吃个馒头还这么多道道,直接揉就得了。”
李卫国笑了笑,他的思绪早已不在和面上。
只懂操作,不懂原理,这不正是当前工人的现状吗?他们能完美地復刻图纸,却无法创造新的图纸。
……
意识深处,【虚擬工业实验室】的界面,幽光闪烁。
他要解决的,不是一所大学,而是整个国家的创新之源。
【教育模擬模块已启动……】
【触发特殊权限:灵感火(法则级)……】
李卫国的意念,没有去设计一栋教学楼,或是一台新设备。
他开始构建一套全新的知识体系。
【方案推演:构建“问题导向型”课程大纲……】
虚擬空间中,传统的《材料力学》、《理论力学》被拆解、重构。取而代之的,是《如何让桥樑更坚固》、《如何让齿轮更耐磨》这样的实践课题。学生们不再是先学理论再去解决问题,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去探寻背后的理论。
【方案推演:构建“虚擬仿真”实践平台……】
一座虚擬的工厂在黑暗中拔地而起。学生们可以在这里,任意拆解一台航空发动机,模擬任何一种极端工况下的金属疲劳,甚至可以设计、製造、测试自己想像中的任何机器。试错成本,为零。
【方案推演:构建“校企合作”无缝对接模式……】
红星轧钢厂的每一个项目,都成为大学的开放式课题。学生们在钱秉穹、孙德海这些顶尖专家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国家最前沿的科研项目。
毕业,即是上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