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六日,第三场,经史时务策,五道策问。这才是会试真正的压轴大戏,是甄別考生是真有经国济世之才,还是只会寻章摘句的腐儒的关键。
策问题目往往紧密围绕当前朝政大事、边防、財政、吏治等紧要议题,要求考生引经据典,洞察时弊,並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展开策问试题,一道直指当前军政痛点的题目赫然在目:
“问:屯田之法,寓兵於农,自古有之。今卫所屯田,或称废弛,军粮不继,如之何则可?”
秦思齐目光一凝,心知此题分量极重,直指开国以来卫所屯田制度已渐显露的弊端。沉吟良久,提笔在草稿纸上写下答题策略:
首先,追本溯源,稽古鉴今(“夫屯田之制,始於汉武以实边塞,盛於曹魏而资征伐,至国本朝规制大备,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钱,此乃…”):
开篇简述屯田歷史,尤其盛讚太祖皇帝大兴屯田奠定强盛国基的伟业,肯定其“积穀养兵、省转输之劳”的巨大战略价值。
继而,直指时弊,切中肯綮(“然法久则弊生,邇年以来,臣闻…”):
接著需以臣子口吻,委婉但清晰地指出当前屯田出现的诸多积弊:卫所军官豪强肆意侵占屯田、普通军士负担过重实则沦为军官佃户、水利失修田地贫瘠、管理官吏贪腐剋扣粮餉等,导致军士困苦逃亡,屯田產出逐年下降,军粮储备受损,边防根基动摇。
核心部分,引经据典,提出对策(“臣愚以为,欲整飭屯田,当以史为鑑,革除宿弊,可行者数策…”):
这是策问精华所在。他结合《汉书·食货志》及歷代兵製得失,针对前述弊政,提出数条具体方略:
一曰“清丈田亩,严惩侵占”(“请遣风宪御史清查天下卫所屯田,凡被权豪、军官侵夺者,悉数追回归还原卫所屯种军士,违者依律严惩不贷…”)。
二曰“减轻军士负担,激励生產”(“仿古者『分田授受』之意,定额徵收子粒,其余所获准其自售,使之有利可图,方能尽心农事…”)。
三曰“兴修水利,改善农本”(“命各卫所注重陂塘渠堰修缮,由兵部、工部协同督办,因地制宜,推广代田、区种等良法…”)。
四曰“加强考课,选贤任能”(“岁核各卫所屯田丰歉、粮餉盈虚,以为管屯官黜陟之首要依据,得人而任…”)。
最后,总结展望,委婉收束(“若能如是,则假以时日,仓廩充实,士饱马腾,外侮不足畏,边防永固,陛下亦可稍紓宵旰之忧矣…”): 总结改革措施的预期成效,呼应太祖立制之初心,表达对国力强盛、海內昇平的期望。
书写这篇策问,他耗费的自备草稿纸远超前三场。条分缕析,反覆推敲论述的层次、证据的可靠性以及措辞的分寸感。
既要展现深厚的歷史素养,又要表明对现实政务的通达,既要提出尖锐批评,又要把握臣子本分,最终展现自己绝非皓首穷经之徒,而是怀有经国济民之志的可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