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固態电池研发工作如稳健的列车般稳步前行,以及现有两轮电动车业务持续蓬勃发展,苏瑶凭藉她敏锐的商业嗅觉,察觉到一场关乎公司未来的重大变革已迫在眉睫。为了实现更高效的管理,確保未来固態电池业务与两轮电动车工厂能够在各自轨道上专注发展,互不干扰,进行公司改组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一天傍晚,夕阳的余暉將天空染成橙红色,忙碌了一天的苏瑶和林羽在公司的露台上不期而遇。微风轻轻拂过,带著丝丝凉意,城市的灯光在夜幕下逐渐亮起,如同繁星点点。苏瑶微微皱著眉头,眼神中透露出思索,她看著林羽,认真且坚定地说道:“林羽,我反覆思考后觉得,咱们必须对公司进行改组了。如今业务日益繁杂,固態电池一旦研发成功,其业务性质与现有的两轮电动车生產业务在管理模式上必然会產生衝突。咱们得未雨绸繆,提前规划出一个合理的架构,让两边都能蓬勃发展。”
林羽微微点头,深邃的目光望向远方,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转过头,目光中透露出认同:“你说得在理,苏瑶。公司发展到这个阶段,確实需要一个更优化的架构来应对未来的挑战。你心里是不是已经有了具体的想法?”
苏瑶眼中闪过一丝自信的光芒,挺直了身子,有条不紊地说道:“我设想成立一个羽林集团,暂时下设两个分公司。一个是绿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现在的绿驰电动车製造厂纳入其中,主要负责融资並扩大生產规模;另一个是创源固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於未来固体电池的研发与生產。在管理层方面,你担任集团董事长兼cto,凭藉你对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和卓越的战略眼光,全面把控公司的技术方向和整体战略;我出任集团董事、ceo和cfo,负责公司的运营管理、財务统筹以及制定商业策略。另外,我希望能邀请我父亲苏绍钧担任集团董事,他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人脉资源,一定能为公司的发展提供许多宝贵的建议。”
林羽听后,眼中露出赞同的神色:“绍钧叔的加入无疑是如虎添翼,肯定能给我们带来很大助力。那关於两轮电动车这一块的具体管理,你有什么详细打算吗?”
苏瑶轻轻捋了捋耳边的头髮,继续说道:“现在绿驰电动车製造厂总装车间的罗振刚主任,我观察他很久了,他能力出眾,对生產一线的情况了如指掌,可以让他担任厂长兼绿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集团总部再给他配备专业的財务人员。有他坐镇,能很好地把控电动车生產的每一个环节。”
提到罗振刚,林羽微微頷首,脸上浮现出认可的神情:“嗯,我也有所耳闻,听说工人们私下都亲切地叫他『铁人罗』,工作起来那股认真负责的劲头,確实令人钦佩。不过,我也听闻他对智能管理系统似乎不太感冒,还是习惯坚持手写工单,这样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呢?”
苏瑶轻轻一笑,眼中透露出理解与期待:“他確实是从技术岗位一路打拼上来的,对传统的技术操作有著深厚的功底,能徒手拆装电机,技术精湛得很。虽然在管理理念上可能相对传统,但他的经验以及对工人的那份责任心,在公司里是不可多得的財富。而且,我们可以在发挥他优势的同时,逐步引导他接受新的管理方式。另外,为了给绿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我计划分出其49%的股份,引入三家国內口碑极佳的一流资本。这样一来,不仅能为公司带来充裕的资金,还能藉助这些资本的力量,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我提出『寧愿提高成本也要守好品质』的经营理念,並在投资协议中特別约定:融资款项的30%必须专款专用,用於质量体系建设。”
林羽听完,满意地点点头:“这个计划考虑得很周全,既兼顾了公司架构的调整,又著眼於业务发展和资源整合。那就按照这个方向稳步推进吧。”
在確定了公司改组的大致框架后,苏瑶立刻雷厉风行地著手各项具体事务。她首先拨通了父亲苏绍钧的电话,电话那头的苏绍钧听女儿详细阐述了公司改组的计划以及邀请他加入的想法后,略作思考,便欣然答应加入羽林集团担任董事。苏绍钧凭藉多年在行业內的摸爬滚打,对市场趋势有著敏锐的洞察力,他的加入,无疑为公司的战略规划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接下来,苏瑶来到了总装车间,找到了正在忙碌的罗振刚。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著各自的工作。苏瑶走到罗振刚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罗振刚转过头,看到是苏瑶,脸上露出质朴的笑容,赶忙擦了擦手上的油污:“苏总,您怎么来了?”
苏瑶微笑著看著他,眼神中透露出信任与期待:“罗主任,正好找你有点重要的事谈谈。咱们找个安静点的地方。”
两人来到车间旁的小办公室,苏瑶关上门,示意罗振刚坐下,然后详细地向他阐述了公司改组的计划以及对他的期望。当苏瑶提到让他担任绿驰电动车製造厂厂长兼绿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时,罗振刚瞪大了眼睛,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激动,他蹭地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有些侷促地说道:“苏总,我……我真没想到公司会这么信任我,把这么重要的担子交给我。”
苏瑶微笑著示意他坐下,说道:“罗主任,你在车间这么多年,对生產流程熟悉得就像自己的手掌纹路一样,工人们也都对你心服口服。这个厂长和总经理的位置,你当之无愧。不过,公司未来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也会引入一些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希望你能带领绿驰科技迈向新的台阶,把绿驰生產的极光牌电动车的品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罗振刚用力地点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苏总,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公司的信任。虽然我文化水平不高,管理上可能有些老派,但我会努力学习的,绝不会拖公司后腿。”
苏瑶又和他谈起了关於智能管理系统的问题:“罗厂长,我知道你对手写工单一直很坚持,但公司发展到现在,智能管理系统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你看能不能尝试逐步引入,和你熟悉的传统方式相结合呢?”
罗振刚挠了挠头,憨厚地笑了笑:“苏总,我知道这是为了公司好。我之前对智能管理系统不太了解,总觉得那些数据不如我亲眼看到、亲手摸到的实在。不过既然公司有这个要求,我愿意试试。”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当erp系统提示某批次车架误差值0.12mm时,这位“铁人罗”还是习惯性地从他那旧帆布工具包里掏出1998年德国產的游標卡尺,亲自复测。他眯著眼睛,仔细地测量著,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直到確认系统与人工检测误差率<0.5%,他才微微点头,同意切换管理模式。
苏瑶满意地点点头:“好,有你的支持就好。另外,我们打算引入三家一流资本,这可能会对公司的运营带来一些变化,你也要提前做好准备。”
罗振刚眼神坚定地看著苏瑶:“苏总,我明白。不管怎么变,我都会保证生產质量,绝不让一辆不合格的车流出我们车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