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应嘉同金陵锦衣卫千户相谈甚密?”
林如海闻言,沉默片刻,看向出言制止自己的贾璉开口道:
“贤侄,此事你也知晓?”
“姑父也知,贾璉还是有些审讯手段的,
“在攻破了甄应旭的心防之后,他便道出了诸多隱秘,
“除却扬州、仪征诸多甄家暗桩名单所在之外,这金陵锦衣卫卢剑卢千户,是其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存在……”
“我们这边刚刚將甄家死士击溃,將甄应旭以及一等死士俘虏,
“这甄应嘉便得到消息,並毫不避讳的同锦衣卫千户一併前来。”
听完贾璉的话语,林如海儒雅的面容之上,浮现出了一抹凝重之色的开口道:
“如此有恃无恐,这甄应嘉必定有所依仗。”
“姑父勿虑,金陵距离京都足有两千里之遥,哪怕是精心培育的信鸽、信鹰,都需要两日光阴才能抵达。
“而我等是昨日才剿灭的甄家死士,所以哪怕甄应嘉有通天的本事,也不可能在短短一夜半日的光阴之內,將此地情报告知太上。”
林如海话音刚落,已然从更新的情报中知晓:
太上皇得知卢剑匯报之后反应的贾璉,面色平静的看向林如海开口道:
“因此,璉確信卢剑千户不过是被甄应嘉扯著虎皮做大旗,
“想要藉助同卢剑千户的亲厚,让我等认为,其前来乃是受到太上命令而已。”
“所谓,兵来將挡水来土掩,
“別说他甄应嘉没有那个时间,能够得到太上的命令,
“就算是太上真的有命降下。”
说到这里,贾璉朝著京城的方向望去,缓缓开口说道:
“陛下在得知我等在两淮盐事之上,所取得的进展之后,
“也不会让这煮熟的鸭子,长翅膀飞走,
“所以,这甄应嘉若是想藉此震慑我等,我看他是想瞎了心。”
“甄应嘉老谋深算,我等能料想之事,想必他也是早有算计。”
林如海沉吟片刻,启唇开口道:
“因此,我倒是感觉,其彰显同金陵锦衣卫卢千户的亲厚,並非是为了震慑我等,
“而是为了拉长时间,以待后效。”
“我等昨夜所清缴的,虽说是甄家死士,但召来漕运总督麾下漕標,却是以清缴倭寇之名。
“若京师得知,在仪征城这种盐船、漕船、商船驳船入江的要害之地,竟聚拢起了三百余名倭寇,袭击锦衣卫的话。”
身为前科探,被封官为兰台寺大夫的內阁储臣林如海,
思索著大乾朝阁臣,以及皇帝、太上的行事作风开口道:
“京师上下,必定会勠力同心,剿灭倭寇,
“若朝堂剿灭倭寇的明旨下发,包括金陵、扬州、仪征在內的两淮水域各大城市,短时间之內的行政重点,便在於剿灭倭寇,
“因此,若不能在朝堂明旨下达之前,將甄家暗桩,乃至掌握有犯罪证据的盐商清缴的话,
“明旨下达,两淮水域施政重点转移至清缴倭寇之后,纵使我等有心,也无兵可用了。”
“若是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凭藉甄家在两淮水域盘踞数十载的庞大势力,
“甄应嘉这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必定能补完盐商违规操作的诸般手续,消除其犯罪实证。”
说到这里,林如海眸光之中闪过一抹肃然之色的道:
“若甄应嘉真的是打得这个算盘的话,我等就仅剩下三日不到的时光,来清缴甄家暗桩,肃清犯罪的盐商了。”
“时间紧,任务重,还有甄应嘉这头老狐狸,在侧虎视眈眈拖后腿。”
结合午间更新而出的情报,听完林如海讲述的贾璉,眉头微微皱起的道:
“姑父,看来我等若是想要同时达成:清除甄家暗桩,清缴犯罪盐商之目的的话,必须借力打力了。”
见贾璉面对这般难题,仍旧无有丝毫惧色,反而提出要借力打力的瞬间,林如海便眼前一亮的看向贾璉询问开口:
“贤侄如此开口,难不成已然有了对策?”
“暂时已有腹稿,姑父也知,我在审讯方面有些手段,
“然,在甄应嘉眼中,我贾璉应当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紈絝子弟;
“加上甄应旭乃是其嫡亲堂弟,被其当做儿子,养在身边,
“因此甄应嘉绝对不会想到,甄应旭已然开口交代。”
贾璉闻言微微点头之后,眸光之中浮现出了一抹讥讽之色的道:
“像甄应嘉这种得太上诸般隆恩,盘踞金陵,说一不二几十载的存在,必定无比自负,
“而我等恰恰可以利用甄应嘉的自负,以及自甄应旭口中得到的情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借力打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能够在无数寒窗苦读数十载的读书人中脱颖而出,登临天子之堂,
得到当今信任,赐予两淮巡盐御史司职,委以收拢两淮盐税財权之重任的林如海,自然才思敏捷,
贾璉话未说透,结合贾璉前后语境的林如海,便一脸恍然的开口:
“贤侄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除却五百漕標精锐之外,我等还调用了五百河標,
“而卢千户之根基在金陵,此刻抵达仪征,绝对不会携带多少人马,
“因此我等只需將所有的矛头,尽皆对向被甄家所掌控的两淮四大盐商之一的程氏家族,反拖住金陵锦衣卫与甄应嘉的注意力,
“再遣扬州河標,拿到甄应旭交代的暗桩名单,便可按图索驥的將大部分甄家暗桩清除。”
“姑父理解的不错,並且更为重要的是。”
林如海话音落地,贾璉便点头说道:
“程家此刻的罪证,已然堪称铁证如山,不是他甄应嘉想保,就能保住的存在,
“如此一来,我等不仅仅能將甄家暗桩清除,若是操作得当,还能当著甄应嘉的面,將程氏一族彻底拿下,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若甄应嘉同锦衣卫千户一併抵临仪征,都没有保住其走狗的事实传播出去的话,
“就算朝堂下旨之后,两淮水域各大城市暂时的行政重点,尽皆放在清缴倭寇之上,也不会有多少盐商,会依附连走狗都保不住的甄家!”
听著贾璉的讲述,林如海神色一振,不过很快的,林如海便摇头开口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