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2章 我们,不怕!  大明:落榜后,我状告老朱十宗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俺娘家在莱芜,铁矿的矿工被锦衣卫逼著往矿洞里填炸药,说要封矿断铁,让咱们连锄头都打不了!”

愤怒的声浪越来越高,山羊鬍嚇得瘫在地上,裤襠湿了一片。

就在这时,张皓月带著一群农妇走了过来,她们手里提著竹筐,里面装著密密麻麻的蝗虫尸体,还在蠕动的后腿证明是刚捕捉的。

“乡亲们,”张皓月拿起一只蝗虫,举过头顶,“这东西不是什么『天谴』,是害虫,能吃,还能餵鸡鸭。”

他示意农妇们分发蝗虫,又让人抬来几口大锅,当场用盐水煮起蝗虫:

“老杨的铁匠铺正在赶製捕蝗网,赵康带人种的抗蝗麦种已经出苗,咱们不用求天,不用拜佛,更不用去求朱家皇帝,靠自己的双手,就能把这场灾扛过去!”

一个老农颤巍巍地问:“元首,那抗蝗麦种……真能顶住蝗虫?”

张皓月笑著指向城东的试验田:“去看看就知道了,那里的麦子,蝗虫碰都不碰。”

百姓们半信半疑地跟著张皓月往试验田走,远远就看见一片绿油油的麦苗,在灰濛濛的天地间格外显眼。

田埂上,几个农技员正指挥著孩童们用竹竿驱赶零星的蝗虫,那些蝗虫果然对这片麦子敬而远之。

“这是……神跡?”有人忍不住惊呼。

“不是神跡,是法子。”张皓月蹲下身,拔出一株麦苗,指著根部粗壮的须:

“这麦种是用盐水浸过的,还拌了草木灰,蝗虫不喜欢这味道。更重要的是,它长得快,就算被啃了,也能很快长出来。”

他转身对眾人说:“从今天起,每家每户都能领十斤抗蝗麦种,种在被啃过的地里。咱们还会组织人去挖蝗卵,挖一斤卵,换半斤小米。只要咱们拧成一股绳,別说蝗虫,就是天塌下来,咱们也能顶回去!”

人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刚才还惶恐不安的百姓,此刻眼里重新燃起了光。

那个抱著孩子的妇人擦乾眼泪,第一个举手:“元首,俺愿意去挖蝗卵!俺有力气!”

“俺也去!”

“算俺一个!”

张皓月看著这一幕,悄悄鬆了口气。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朱元璋的手段绝不会只有蝗灾这么简单。

但他不怕,因为他看到的不是一群等待施捨的顺民,是一群愿意为自己命运抗爭的人。

试验田边的老槐树上,一只乌鸦扑稜稜飞起,冲向应天的方向。

奉天殿里,朱元璋正把玩著一枚玉如意,听著锦衣卫百户的匯报。

“……张皓月搞出了什么抗蝗麦种,还说蝗虫能吃,百姓们都信了他的鬼话,现在到处都是挖蝗卵的人……”

朱元璋突然笑了,將玉如意重重砸在案上,如意柄断成两截:“有点意思。这小子倒是比朱允炆那废物强,知道用实在东西笼络人心。”

他转身对徐达道:“传旨,让李文忠按原计划行事。告诉他,那些蝗虫,该飞向济南城了。”

徐达的眉头皱了起来:“陛下,济南城里还有十万百姓……”

“百姓?”朱元璋打断他,眼神冷得像冰,“成大事者,何惜螻蚁?等济南变成死城,看谁还信张皓月的『新大明』!”

徐达低下头,不敢再言。

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欞,在金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一块块凝固的血渍。

他知道,一场更大的灾难,正在向济南逼近。

济南城的夜晚,被一种诡异的声音笼罩。

不是虫鸣,不是风声,是翅膀扇动的嗡嗡声,从四面八方传来,越来越近,越来越密。

张皓月站在城头,望著漆黑的夜空,那里仿佛有一片乌云正在快速移动,遮天蔽日。

他握紧了手里的锈柴刀,刀身上映出他眼底的光。

“准备好傢伙!”张皓月的声音在城头上迴荡,“让那些『天谴』看看,济南城的骨头有多硬!”

城头上,无数火把同时亮起,照亮了百姓们一张张坚毅的脸。

他们手里拿著捕蝗网,锄头,铁锅,甚至还有孩子举著绑著布条的竹竿。

“咚——咚——咚——”

城楼上的大鼓被敲响,雄浑的鼓声穿透了翅膀的嗡鸣,像在向天地宣告:

我们,不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